京津冀16家开发区共筑人才协同平台 赋能区域产业升级
京津冀经济圈
经济开发区
产业升级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京津冀三省市16家国家级开发区及保税区近日联合签署人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构建长期稳定的人才合作机制,打造协同发展的人才合作平台。此举将通过人才资源共享、政策协同创新,推动区域产业优势互补,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构建多层次协同机制,强化人才工作联动
联盟将建立人才战略合作联席会制度,由三地开发区按季度轮流召集,重点围绕人才政策衔接、跨区域流动障碍破解、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对接等议题开展常态化沟通。同时,搭建线上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开发区人才存量数据、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创业项目等信息,实现人才供需、政策动态、服务资源的实时互通。通过机制化建设,打破地域壁垒,形成“信息共通、问题共商、资源共用”的人才工作联动格局,为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二、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探索跨区域共享模式
针对人才流动中的政策瓶颈,联盟将重点探索三项创新机制:一是人才共享税收补偿机制,对跨区域共享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骨干,由人才输出地与输入地按比例分担税收优惠成本,鼓励企业通过短期派驻、项目合作等方式共享人才;二是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协同化政策,统一联盟内人才创业补贴、成果转化奖励等标准,对在联盟内开展联合研发的团队,可叠加享受三地激励政策;三是人才认定评价一体化,制定覆盖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统一人才评价标准,实现“一地认定、三地互认”,减少人才跨区域流动的重复评价环节。
三、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促进人才要素流动
为激活人才要素活力,联盟将打造系列品牌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区域性人才交流会,组织企业赴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专场招聘,发布联盟统一的人才需求目录;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论坛,邀请国内外产业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分享趋势,搭建产学研对话桥梁;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项目,整合三地优质培训资源,面向开发区管理人员开设政策解读研修班,面向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能提升课程,面向青年人才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营。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合作,推动联盟内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信息互通,建立高层次人才库,为企业精准匹配人才资源。
四、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培育产业适配人才
联盟将推动三地高校与开发区企业深度合作,鼓励在京津冀范围内共建校企联合人才培训基地。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基地将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由企业提出人才能力需求,高校调整课程设置,开展实习实训、毕业设计、项目合作等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同时,倡导联盟成员组织人才创业考察、项目调研、学术访问等活动,促进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技术部门对接,推动科研成果在开发区落地转化。通过产教融合,既为企业输送“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也为高校科研提供实践场景,形成“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科研创新”的良性循环。
五、争取政策先行先试,打造人才改革高地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联盟将积极对接国家和三地人才主管部门,争取国际人才改革政策在联盟内先行先试。重点探索国际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居留便利、个税优惠等政策的创新举措,如试点“联盟内国际人才工作许可互认”,简化外籍人才在联盟内跨区流动的手续;研究“国际人才个税补贴分担机制”,对在联盟内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由三地按比例承担个税优惠成本,提高区域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政策先行先试,将联盟打造成为国际人才改革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政策经验。
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一体化人才生态
通过人才战略的深入合作,联盟将推动各开发区形成“协同化、融合化、一体化”的人才发展新局面。在协同化方面,聚焦三地产业互补优势,北京开发区重点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引领作用,天津开发区强化先进制造人才支撑,河北开发区突出产业转型人才培育,实现人才资源与产业布局的精准匹配;在融合化方面,推动人才服务一体化,统一联盟内人才公寓、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标准,解决人才跨区流动的后顾之忧;在一体化方面,建立区域人才发展指数,定期发布人才流动趋势、政策实施效果等报告,为三地政府制定人才政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全方位协同,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此次16家开发区联合搭建人才合作平台,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标志着三地人才工作从“各自为战”向“协同攻坚”转变。随着各项合作机制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打破区域人才壁垒,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助力京津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和创新发展高地。
一、构建多层次协同机制,强化人才工作联动
联盟将建立人才战略合作联席会制度,由三地开发区按季度轮流召集,重点围绕人才政策衔接、跨区域流动障碍破解、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对接等议题开展常态化沟通。同时,搭建线上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开发区人才存量数据、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创业项目等信息,实现人才供需、政策动态、服务资源的实时互通。通过机制化建设,打破地域壁垒,形成“信息共通、问题共商、资源共用”的人才工作联动格局,为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二、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探索跨区域共享模式
针对人才流动中的政策瓶颈,联盟将重点探索三项创新机制:一是人才共享税收补偿机制,对跨区域共享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骨干,由人才输出地与输入地按比例分担税收优惠成本,鼓励企业通过短期派驻、项目合作等方式共享人才;二是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协同化政策,统一联盟内人才创业补贴、成果转化奖励等标准,对在联盟内开展联合研发的团队,可叠加享受三地激励政策;三是人才认定评价一体化,制定覆盖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统一人才评价标准,实现“一地认定、三地互认”,减少人才跨区域流动的重复评价环节。
三、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促进人才要素流动
为激活人才要素活力,联盟将打造系列品牌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区域性人才交流会,组织企业赴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专场招聘,发布联盟统一的人才需求目录;联合举办高层次人才论坛,邀请国内外产业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分享趋势,搭建产学研对话桥梁;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项目,整合三地优质培训资源,面向开发区管理人员开设政策解读研修班,面向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能提升课程,面向青年人才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营。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合作,推动联盟内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信息互通,建立高层次人才库,为企业精准匹配人才资源。
四、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培育产业适配人才
联盟将推动三地高校与开发区企业深度合作,鼓励在京津冀范围内共建校企联合人才培训基地。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基地将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由企业提出人才能力需求,高校调整课程设置,开展实习实训、毕业设计、项目合作等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同时,倡导联盟成员组织人才创业考察、项目调研、学术访问等活动,促进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技术部门对接,推动科研成果在开发区落地转化。通过产教融合,既为企业输送“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也为高校科研提供实践场景,形成“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科研创新”的良性循环。
五、争取政策先行先试,打造人才改革高地
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联盟将积极对接国家和三地人才主管部门,争取国际人才改革政策在联盟内先行先试。重点探索国际人才来华工作许可、居留便利、个税优惠等政策的创新举措,如试点“联盟内国际人才工作许可互认”,简化外籍人才在联盟内跨区流动的手续;研究“国际人才个税补贴分担机制”,对在联盟内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由三地按比例承担个税优惠成本,提高区域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政策先行先试,将联盟打造成为国际人才改革的“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政策经验。
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一体化人才生态
通过人才战略的深入合作,联盟将推动各开发区形成“协同化、融合化、一体化”的人才发展新局面。在协同化方面,聚焦三地产业互补优势,北京开发区重点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引领作用,天津开发区强化先进制造人才支撑,河北开发区突出产业转型人才培育,实现人才资源与产业布局的精准匹配;在融合化方面,推动人才服务一体化,统一联盟内人才公寓、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标准,解决人才跨区流动的后顾之忧;在一体化方面,建立区域人才发展指数,定期发布人才流动趋势、政策实施效果等报告,为三地政府制定人才政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全方位协同,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为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此次16家开发区联合搭建人才合作平台,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标志着三地人才工作从“各自为战”向“协同攻坚”转变。随着各项合作机制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打破区域人才壁垒,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助力京津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集聚高地和创新发展高地。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紧扣"一绿试点"发展机遇 常营集体赋能城市新空间建设
2025-08-14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集中签约重点项目 赋能京津冀协同创新
2025-08-14
京台青年双创项目路演在京举行 两岸团队共拓合作新机遇
2025-08-14
京津冀三地立法协同迈入新阶段 道路运输管理成首项突破
2025-08-14
京津冀协同发展签约多领域项目 通航产业园等获重点推动
2025-08-14
京沪网约车平台深化合作 推动车辆资源共享破解打车难题
2025-08-14
顺义锚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多措并举布局创新发展新格局
2025-08-14
国家科技奖励体系在北京构建完成 创新激励机制全面升级
2025-08-14
海淀创新引擎升级!普华永道北京创新中心赋能科创生态圈
2025-08-14
国家火炬功能与艺术玻璃特色产业基地落户沙河经济开发区
2025-08-14
海淀科创新政破题产业升级 中关村科学城探路高质量发展
2025-08-14
海淀苏家坨打造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园 低端业态腾退加速
2025-08-14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