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科创新政破题产业升级 中关村科学城探路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发布会上推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科技创新支持政策,通过优化人才公租房保障、降低企业土地成本等举措,强化招商引资与产业培育,为北京产业升级探路。
一、人才保障政策创新,破解住房制约难题
此次政策优化聚焦人才公租房保障,核心在于“扩大范围、降低门槛”。保障对象从传统科研机构人员扩展至更广泛群体,包括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企业、重点引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在职人员,以及公共管理服务性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职人员,实现创新人才保障全覆盖。户籍限制全面放宽,申请人无需具备北京市户籍,仅需申请当月前3个月在海淀区工作并连续缴纳社保即可;“海英人才”及其他特殊人才的社保缴纳条件可进一步弹性调整。住房限制同步优化,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在北京市有住房,但居住地与工作单位距离超过15公里的,仍可申请人才公租房。这一系列举措直击人才安居痛点,为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在京发展提供稳定居住保障,助力海淀区持续吸引和留住高端创新人才。
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在人工智能产业领域,政策重点支持企业围绕基础层关键环节开展技术突破,明确将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列为核心攻关方向。对在这些领域取得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最长连续三年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技术。同时,政策覆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持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算法、车路协同系统等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动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完整创新链条。通过聚焦原始创新,海淀区旨在强化产业链上游技术掌控力,夯实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高地奠定基础。
三、产业空间资源优化,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海淀区在产业空间供给上推出“弹性供地”模式,将土地供应年限调整为20年,较传统工业用地年限显著缩短,此举直接降低了企业初始土地成本压力。政策同步明确,土地供应将优先保障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项目,通过精准供地提高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此外,海淀区还将推动老旧厂房、低效空间改造升级,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为科技企业提供定制化、低成本的发展空间。这些措施既缓解了企业用地成本负担,又促进了区域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政策协同形成体系,探路全市升级路径
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区域,海淀区此次发布的政策并非单一领域突破,而是构建了涵盖人才保障、原始创新、产业空间的完整支持体系。从解决人才“住有所居”到支持技术“从0到1”突破,再到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政策各环节相互衔接、协同发力,形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合力。这一“先行先试”的政策实践,不仅为海淀区自身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更通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北京市全市范围内优化创新生态、加速产业向高精尖转型提供了路径参考。随着政策落地实施,海淀区将进一步巩固人工智能等产业的领先地位,持续发挥科技创新“排头兵”作用,引领北京产业升级迈向更高水平。

北京海淀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海淀区产业园区

北京海淀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海淀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