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赋能泉山打造区域协同创新新高地

所属地区: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徐州市泉山区以招商引资突破性成果——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落地为核心,通过整合京津冀与长三角创新资源,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生态,助力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要素高效集聚。
一、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度实践
徐州市泉山区将科技创新作为区域发展主引擎,持续优化"知识泉山"顶层设计。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智力资源,以及淮海经济区地理枢纽优势,该区系统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培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创意三大产业集群。此次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战略协作,标志着跨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入实体化阶段。
二、创新综合体功能模块解析
占地25.5万平方米的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采用"三核驱动"架构:
- 创新中心主基地配备智能化研发实验室与中试平台,满足企业技术开发需求
- 文创先导基地聚焦数字内容创作、工业设计等新兴领域,已配置4K渲染中心等专业设施
- 创新汇交流枢纽设置全球路演厅、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等空间,年计划举办百场国际创新活动
该综合体通过打破物理空间壁垒,实现"24小时创新生态循环",成为中关村辐射全国的首个全维度创新载体。
三、运营模式实现要素高效配置
中关村信息谷公司独创"双螺旋"服务体系:
- 线上云平台集成政策智能匹配、知识产权导航、跨境技术交易功能,接入全球176个创新节点数据
- 线下服务网络设立专业导师团队,涵盖法律财税、投融资、市场拓展等12类服务模块
运营数据表明,该模式可降低企业30%创新成本,缩短技术转化周期40%,已吸引以色列、德国等国际孵化器建立合作通道。
四、区域创新要素的聚合升级
创新中心着力构建四大赋能机制:
1. 资本融合体系设立20亿元产业基金,联动深创投等机构建立分阶段投资机制
2. 人才磁力工程推行"双栖专家"计划,实现北京院士团队与本地产业人才联合攻关
3. 技术转化通道建立中关村-徐州技术交易市场,年内将发布300项待转化科技成果
4. 政策实验区建设试点跨区域科技政策互认机制,覆盖税收优惠、设备跨境共享等创新政策
五、首批入驻机构的战略布局
30家签约单位呈现"金字塔"结构分布:
- 顶层设计层:中关村领创空间导入"雨林式"孵化体系,天合中心带来12个国家级成果转化项目
- 产业赋能层:中科曙光建立智能计算中心,航天科工三院设立军民融合创新基地
- 基础服务层:包括国际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瑞士SGS检测认证平台等专业机构
首批机构年预计带动技术交易额超15亿元,创造2000个高端岗位,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创新矩阵。
六、跨区域协同创新范式价值
该中心创新采用"飞地经济2.0"模式,实现三大突破:
1. 体制机制突破建立京徐双管委会制度,开通企业服务直通车
2. 要素流通突破试点科研设备跨境共享关税补贴政策
3. 生态共建突破构建京津冀与长三角创新资源对流通道
监测数据显示,该项目将提升徐州科技创新指数37个百分点,预计三年内培育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淮海经济区增加百亿级数字经济产值。
徐州市泉山区通过建设中关村创新生态圈,不仅重塑区域产业竞争格局,更探索出中心城市与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随着六大功能模块的深度耦合,"北京研发-徐州转化"的创新范式正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街道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