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全景图正式发布 产业强链补链动能凸显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北京市推出首部系统反映产业经济发展的权威文献《北京市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聚焦高精尖产业战略实施成效。该文献深度解析产业政策与区域协同路径,为招商引资提供全景式指引,凸显首都经济结构转型与创新驱动的重大进展。
一、蓝皮书系统性勾勒首都产业升级框架
作为首部全景式产业经济发展年度文献,该蓝皮书通过总报告、产业篇、区域篇等五大板块构建分析体系。基于北京市自2014年启动高精尖产业战略的基础,重点围绕2017年确立的十大高精尖产业方向,梳理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创新载体建设成果及区域分工体系。文献强调通过政策集成与服务优化,推动要素资源向高技术领域集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制度性框架。
二、万亿级产业集群引领现代产业体系突破
蓝皮书验证了高精尖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核心支撑作用。截至2017年末,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0亿元量级。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服务业率先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三大领域跻身千亿级规模。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增强,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场景应用的闭环覆盖,突破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科技服务业通过辐射制造、金融等关联领域,助推相关产业效率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连续保持高位,文化创意产业迈入万亿规模梯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突破60%。
三、产业空间布局锚定"三三原则"优化资源配置
北京市通过建立"每区主导产业不超三项、每产业布局区域不超三区"的约束机制,形成多点联动、功能互补的产业空间体系。核心承载区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与集成电路;海淀区强化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中枢功能;顺义区聚焦航空航电与智能装备制造;朝阳区发展数字文化与科技服务;昌平区与房山区分别聚焦医药健康、新材料产业化落地。该布局兼顾创新源头培育与成果转化承接,疏解非核心功能同时强化京津冀产业链联动。
四、创新生态指标验证市场主体爆发式成长
企业梯队规模印证创新生态成熟度:2018年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5%,总量跃居全国首位。创新型企业日均设立量接近200家,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80家,占全国总量超四成。创新要素加速循环体现为三方面:其一,产学研融合项目占比显著提升,科研机构专利转化率突破35%;其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交易额年增速超20%;其三,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与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突破400家,形成企业主导、科研支撑的协同研发模式。
五、制度创新深化产业与城市融合路径
蓝皮书揭示政策突破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北京市通过建立动态产业目录清单机制,累计清理淘汰千余项落后产能;设立高精尖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形成超万亿级投入;推行"一业一策"定制化服务,在医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等环节试行监管沙盒制度;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科技型企业年融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这些机制为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提供制度样本,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向"研发-制造-服务"复合功能区演进。
一、蓝皮书系统性勾勒首都产业升级框架
作为首部全景式产业经济发展年度文献,该蓝皮书通过总报告、产业篇、区域篇等五大板块构建分析体系。基于北京市自2014年启动高精尖产业战略的基础,重点围绕2017年确立的十大高精尖产业方向,梳理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创新载体建设成果及区域分工体系。文献强调通过政策集成与服务优化,推动要素资源向高技术领域集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制度性框架。
二、万亿级产业集群引领现代产业体系突破
蓝皮书验证了高精尖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核心支撑作用。截至2017年末,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总收入突破30000亿元量级。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服务业率先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三大领域跻身千亿级规模。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增强,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场景应用的闭环覆盖,突破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科技服务业通过辐射制造、金融等关联领域,助推相关产业效率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连续保持高位,文化创意产业迈入万亿规模梯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突破60%。
三、产业空间布局锚定"三三原则"优化资源配置
北京市通过建立"每区主导产业不超三项、每产业布局区域不超三区"的约束机制,形成多点联动、功能互补的产业空间体系。核心承载区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布局新能源智能汽车与集成电路;海淀区强化人工智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中枢功能;顺义区聚焦航空航电与智能装备制造;朝阳区发展数字文化与科技服务;昌平区与房山区分别聚焦医药健康、新材料产业化落地。该布局兼顾创新源头培育与成果转化承接,疏解非核心功能同时强化京津冀产业链联动。
四、创新生态指标验证市场主体爆发式成长
企业梯队规模印证创新生态成熟度:2018年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5%,总量跃居全国首位。创新型企业日均设立量接近200家,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80家,占全国总量超四成。创新要素加速循环体现为三方面:其一,产学研融合项目占比显著提升,科研机构专利转化率突破35%;其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交易额年增速超20%;其三,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与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突破400家,形成企业主导、科研支撑的协同研发模式。
五、制度创新深化产业与城市融合路径
蓝皮书揭示政策突破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北京市通过建立动态产业目录清单机制,累计清理淘汰千余项落后产能;设立高精尖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形成超万亿级投入;推行"一业一策"定制化服务,在医药研发、集成电路设计等环节试行监管沙盒制度;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科技型企业年融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这些机制为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提供制度样本,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向"研发-制造-服务"复合功能区演进。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招商】文创之都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
2025-07-18
【北京招商】北京市政务服务智能化升级助力经济发展 150项自助办理服务落地实施
2025-07-18
【北京招商】个体工商户登记改革加速 北京市场活力显著提升
2025-07-18
【招商】首都工商深化"开墙打洞"长效治理新机制
2025-07-18
【北京招商】新能源科技园落户京南 打造绿色创新高地
2025-07-18
【大兴区招商】大兴区拆除低端业态建湿地公园 打造京南生态绿肺
2025-07-18
【招商】魏善庄镇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5-07-18
【北京招商】北京经开区打造国际人才社区 构筑引才留才新高地
2025-07-18
【招商】北京开发区安全托管显成效 25家汽修企业筑牢安全管理体系
2025-07-18
【密云区招商】德国博马科技落址密云建中国研发中心
2025-07-18
潮流盛会激活青年消费 资源整合力促招商引资
2025-07-18
【密云区招商】北京农林科学院调研密云区森林健康经营项目成效
2025-07-18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