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深化垄断行业价格机制改革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9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出台政策,明确推进输配电、天然气管道运输、铁路普通旅客列车运输、居民供水供气供热及垄断行业经营服务性收费五大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旨在规范收费行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行业效率,为招商引资创造透明高效的市场环境。
一、改革背景与总体部署
长期以来,我国垄断行业存在经营成本透明度不足、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国家层面明确在2020年前完成五大领域成本监审办法和价格形成机制建设,并在此后持续深化改革。改革以“科学定价、规范收费、降本增效”为目标,通过构建覆盖成本监审、定价机制、程序规范、信息公开、执行监管的全链条制度框架,推动垄断行业从“成本加成”向“效率导向”转型,既保障企业合理收益,又维护消费者和下游企业合法权益。
二、分领域价格机制改革稳步落地
在输配电领域,2021年相关部门发布分行业成本监审办法,明确电网企业准许成本构成及监审标准,剔除不合理投资和运营支出,推动输配电价向“准许成本+合理收益”模式转变。广东、浙江等省份率先开展试点,通过严格成本监审,2022年输配电价平均降低约5%,为工商业用户节省用电成本数百亿元。
天然气管道运输方面,2022年《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出台,统一长输管道和区域管网定价规则,科学核定管输准许收益率,建立“一线一价”成本监审体系。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管道运输价格实现公开透明,下游燃气企业采购成本平均下降3%-4%,间接促进民生用气价格稳定。
铁路普通旅客列车运输价格改革聚焦公益性与可持续性平衡,2023年优化定价机制,在保障基本出行需求基础上,允许部分线路根据运营成本、客流情况实施浮动票价,但明确浮动范围和听证程序。北京至上海、广州至深圳等干线列车通过成本监审核减冗余支出,2024年票价结构更趋合理,既避免企业亏损,又减轻旅客负担。
居民供水供气供热领域,2024年重点推进成本信息公开和阶梯价格制度完善。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率先公开居民供水成本监审结论,明确原水、制水、管网输送等环节成本占比,让消费者清晰了解价格构成。同时,各地根据成本变化动态调整阶梯价格分档,既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需求,又引导节约用水用气用热。
垄断行业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规范同步推进,2021年至2024年,相关部门分领域整治偏高收费,取消电力增容费、燃气初装费等不合理收费项目,规范铁路货运延伸服务、供水工程安装等收费标准。据统计,全国范围内经营服务性收费平均降幅达12%,直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监管体系创新筑牢改革保障
为确保价格机制改革落地见效,监管体系同步升级。成本监审方面,2022年建立“标准成本+激励约束”监审模式,对企业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产生的成本节约给予奖励,对低效投资、不合理开支予以核减,倒逼企业提升管理效率。
定价程序更加规范透明,2023年创新价格听证方式,通过线上公开征求意见、邀请专家和消费者代表参与论证,确保定价过程“听得见、看得懂、能参与”。政府定价机构制定和调整价格时,全面公开成本监审结论、定价依据和测算过程,杜绝“暗箱操作”。
信息公开范围持续扩大,2024年实现五大垄断行业成本信息公开全覆盖,企业年度经营成本、准许收益、价格调整情况等数据通过官方渠道定期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定价政策定期评估制度,每3年对价格机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成本变化动态优化。
四、改革成效与长远影响
经过持续推进,垄断行业价格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成本透明度大幅提升,2024年五大领域成本监审覆盖率达100%,不合理成本核减金额累计超千亿元;价格形成更趋科学合理,企业平均投资回报率稳定在合理区间,消费者和下游企业负担切实减轻。
改革不仅降低了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更优化了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透明的价格机制、规范的收费行为增强了市场预期稳定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推动行业从“行政垄断”向“有效监管下的市场竞争”转变。未来,随着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垄断行业将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