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学子探气象奥秘 科普实践助城市招商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并增强成都武侯区招商引资软实力,2024年春季,成都武侯区城关小学师生走进区气象局,参与世界气象日主题科普实践。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气象观测、预报技术及防灾知识,展示了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为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营造了良好氛围。
一、世界气象日联动校园科普
2024年世界气象日前夕,成都武侯区气象部门策划"开放日"系列活动。该活动紧密围绕"气候行动最前线"年度主题,联合当地教育部门筛选辖区内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开展深度研学。城关小学因长期开展自然学科实践课程被列为首批合作单位。根据中国气象局科普工作规划,此类政校协作旨在建立常态化气象知识传播机制。气象专家现场讲解了近十年气象灾害数据,阐述气候变化对成都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趋势,强调科学认知天气现象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二、"观云识天"实践教学创新
在实践课程中,气象工程师指导学生运用世界气象组织《国际云图》分类标准,识别积雨云、层云等十类基础云型。区别于传统课堂讲授,现场设置了云图动态比对系统,参与者可通过卫星云图实时影像解析云层演变过程。工作人员结合四川盆地特有气象条件,演示"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等地方性谚语的科学依据。教学环节特别增加云层光学实验模块,利用偏振光装置解析云滴散射原理,验证谚语中描述的云相与降水概率的关联性。
三、智慧气象装备深度体验
在观测场内,师生接触了新一代综合气象监测系统。专业人员详解温湿度传感器、激光云高仪等设备的技术参数,现场演示超声波风速仪在强对流天气中的监测过程。参与者操作了便携式自动气象站,亲历气压数据采集到物联网传输的全流程。气象预警中心展示的智能网格预报平台,呈现出成都市1公里分辨率预报产品的生成逻辑。工作人员特别解构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触发机制,展示成都城市内涝预警系统与地铁防汛调度的联动模式。
四、防灾减灾能力实训升级
实训环节重点强化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在模拟雷电环境下,工程师示范国际通行的"蜷缩防护"避险姿势;结合成都历年汛情案例,解析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计算模型。现场搭建龙卷风模拟装置,验证室内避难场所选择标准。参与者操作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演练突发强降水时的人员疏散路径规划。教学团队发放气象防灾手册,明确标注成都市34个应急避难场所地理坐标,并配套VR设备模拟极端天气逃生场景。
五、科普教育驱动城市科创发展
此次气象科普实践形成多重社会效益。城关小学据此开发校本气象课程,建立微型校园气象站。气象局通过学生调研报告获取公众防灾认知数据,优化预警信息发布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科技普及活动已纳入成都高新区招商引资服务体系建设,全年计划组织12场重点企业参与的科普联动,以完善区域科技服务生态。最新统计显示,武侯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其中环境监测类企业占比提升9.3个百分点,形成科普教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