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市多措并举推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

农林牧渔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0日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倾斜和产业升级等举措,持续推动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在近期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上,相关部门明确将进一步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对民族乡村的扶持力度,结合招商引资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助力生态涵养区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政策资金双轮驱动民族乡村发展
北京市连续多年将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最新统计显示,全市已有多个民族村获评国家级特色村寨称号,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验收。为破解偏远山区发展瓶颈,市级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产业扶持基金等方式,重点支持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改造、特色产业培育等项目。例如,门头沟区某回族乡依托政策资金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带动周边多个村落形成产业链。
二、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北京市民族乡村逐步摆脱传统单一农业模式。怀柔区某满族村发展林下经济,打造“种植+观光+民宿”综合体;密云区某蒙古族村利用生态优势开发特色养殖,年产值实现显著增长。相关部门通过技术培训、品牌推广等配套措施,帮助民族乡村挖掘文化资源,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
三、区域协同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民族乡村带来新机遇。平谷区某民族村与周边地区共建冷链物流基地,打通农产品进京快速通道;昌平区某回族村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承接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市级层面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将民族乡村发展纳入各区绩效考核,确保政策落地与区域规划有效衔接。
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针对民族乡村多位于生态涵养区的特点,北京市创新推出“绿色+”发展模式。延庆区某民族乡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将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相结合;房山区某回族村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这些实践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当前,北京市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未来还将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盘活利用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动能。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