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科技引擎助推城市副中心迈向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北京市坚持以科技资源为基石,通过深化招商引资与创新要素导入,全面赋能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传统文化、现代设计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向"高精尖"经济结构转型。
一、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深化落地
近年来,北京市依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通州区设立专业工作站,整合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资源,面向区域企业开放仪器设备、实验基地及数据文献库。2022年至今,该平台累计推动产学研合作项目超200项,年均技术服务覆盖企业逾百家。例如智能制造领域企业通过共享精密检测设备,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0%,直接带动产值提升15亿元。这种开放式创新模式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技术升级门槛。
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中关村通州园作为核心载体,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集群。2023年数据显示,园区275家高新技术企业年营收突破1200亿元,其中2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名录。某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承担市级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率先实现肿瘤靶向药物国产化突破;另有人工智能企业开发的智慧交通系统在副中心完成规模化应用,路网通行效率提升22%。
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纵深推进
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自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后,集聚农业基因编辑、智能育种等前沿技术。截至2023年底,园区引进科研机构7家、龙头企业53家,建成分子设计育种平台等重大设施。某企业依托基因测序技术开发的节水抗旱水稻品种,在环渤海盐碱地推广种植超10万亩,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些创新成果被纳入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名录。
四、文化科技融合生态持续优化
宋庄文化创意区着力构建"艺术+科技"生态圈,2021年引进沉浸式交互技术实验室后,推动数字艺术产业化进程。区内企业开发的4D水墨动画引擎获国家级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支持,相关作品入围国际数字艺术双年展。目前园区已建成3个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工场,带动300余位艺术家实现作品数字化转化,年产值达28亿元。
五、数字化新基建全域赋能
2023年启动的"智慧通州"计划,部署物联网感知终端超8万台,建成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在城市安全领域,基于北斗定位的应急指挥系统覆盖全域重点设施;在环境治理中,水质智能监测网实现北运河24小时动态预警。同期实施的"数商兴农"工程,推动140家农业合作社接入电商平台,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7亿元。
北京市通过体系化科技赋能战略,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培育"的全链条支撑体系。随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科技资源禀赋将持续释放发展动能,为城市副中心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样板注入核心驱动力。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