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趋稳 下半年招商引资与补短板协同发力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7日
2023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从年初的两位数放缓至个位数,主要受2022年高基数效应及各地加强项目合规性审查影响。随着中央明确将补短板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各地加快项目审批与招商引资节奏,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有望逐步企稳,为经济持续恢复提供坚实支撑。
一、增速放缓:多重因素叠加的阶段性特征
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是短期调整与长期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基数角度看,2022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为稳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高速增长面临客观压力。从项目规范看,2023年以来各地严格落实基础设施项目合规性审查要求,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规范,同时环保标准持续提升,部分前期手续不全或环保不达标的项目暂缓实施,短期内导致项目开工节奏放缓,投资增速受到一定影响。不过,这种调整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后续健康增长奠定基础。
二、政策加力:补短板成为重要发力方向
针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变化,2023年中央多次部署加大补短板力度。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补短板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聚焦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一批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项目。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一方面,2023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加快,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有效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项目审批流程不断优化,各地建立重点项目清单管理机制,简化审批环节,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补短板领域,形成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三、地方实践: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显成效
各地积极落实中央部署,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北京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2023年推进多个5G基站、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上海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轨道交通延伸工程和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强化区域发展纽带作用。广东着力补齐区域发展不平衡短板,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交通、水利项目投资,2023年启动多个高速公路和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川聚焦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水利灌溉设施升级改造,同时加快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民生能力。这些地方的实践表明,随着项目逐步开工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撑作用正逐步显现。
四、企稳展望:多领域发力注入增长动力
展望2023年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企稳具备坚实基础。从项目储备看,各地已梳理形成一批补短板重点项目清单,涵盖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等多个领域,项目前期工作逐步完善,为后续开工建设提供保障。从资金保障看,2023年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加快,截至年中已完成大部分发行任务,资金正加快拨付到项目单位,有效解决项目资金瓶颈。从建设进度看,随着天气转好和施工条件改善,各地重点项目进入施工旺季,建设进度将进一步加快,投资实物工作量将逐步增加。特别是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项目投资持续升温,成为拉动基础设施投资的新增长点。综合来看,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项目加快落地和资金有效到位,2023年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有望逐步企稳回升,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