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校企融合激活双创发展新动能
创新创业
所属地区:北京-昌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在深化“双创”战略的关键时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新元科技园教学实践基地的签约授牌仪式成为昌平区招商引资的重要里程碑。双方将围绕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协同培育及产业升级展开深度合作,通过资源互通激活区域创新引擎,为打造高能级科创生态注入核心动力。
一、强强联合构建产教融合范式
此次校企合作以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为载体,创新提出“三维联动”机制:在教学端开设企业定制化课程体系,在研发端共建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在实践端搭建学生创业孵化沙盒。区别于传统实训模式,该机制特别设置知识产权双向转化通道,企业可优先承接高校专利成果,师生团队则深度参与园区企业的战略咨询项目。协议生效后,首批12个产教融合课题已启动,覆盖智能制造升级路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型等前沿领域。
二、国资园区转型释放聚才效应
作为昌平区国资控股的科创载体,新元科技园历经三次战略升级:早期作为重工业企业承担国家工业布局职能,中期转型为北京市首批认证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当前已发展为拥有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五大产业集群的现代化科创社区。园区特有的“全周期服务链”覆盖企业从注册落户到上市辅导的完整生命周期,配备专业级的金融法律服务站与技术交易市场,累计引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52%,核心产业聚集度位居北京市同类园区前列。
三、双创生态闭环赋能区域发展
实践基地的落地标志着昌平区“政产学研用”创新闭环的关键突破。教学基地不仅承接北大经院硕博研究团队开展田野调查,更建立常态化人才输送机制,通过园区企业“双导师制”实现人才定向培养。统计显示,首批参与实践的学生项目中,78%已获得园区企业的产业化合作意向。这种深度融合有效解决企业高端人才短缺痛点,例如某智能硬件企业通过学生团队优化供应链模型,成功降低23%运营成本。
四、创新要素流动激发乘数效应
校企合作产生的创新外溢效应正在重塑区域发展格局。新元科技园依托高校智库资源打造的“创新加速器”,已促成14项核心技术专利的产业化应用,衍生出科技服务、创业培训等新型业态。在创新要素驱动下,周边区域形成产业配套集聚区,吸引26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新飞地”模式的成功实践——园区企业在高校设立联合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
五、未来展望:打造产城融合标杆
随着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提速,昌平区正将新元模式复制推广。按照规划,三年内将建成校企联合实验室超20个,形成百亿级产学研合作项目池。基地二期工程将重点建设数字经济实训中心,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和国际化路演平台,最终形成立足昌平、辐射京津冀的创新策源地。这种深度协同不仅验证了校企合作在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价值,更昭示着创新要素深度重组带来的发展范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