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强化智能制造供给能力 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石
智能制造产业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在北京,提升智能制造供给能力正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当地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技术攻关、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着力补齐核心装备、工业软件等短板,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顶层设计引领,构建政策支撑体系
提升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离不开系统性的政策引导。国家层面,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总遵循。围绕这一战略,相关部门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地方层面,北京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制定智能制造发展行动计划,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向智能制造领域倾斜,形成“国家战略+地方实践”的政策合力,为供给能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二、聚焦核心短板,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核心装备、工业软件及基础零部件是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的关键支撑,也是长期以来需要补齐的“卡脖子”环节。在核心装备领域,针对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装备等关键产品,北京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技术迭代和性能提升,部分产品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工业软件方面,围绕CAD、CAE、MES等研发设计类和生产控制类软件,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集中攻关,打破国外垄断,提升国产化替代能力。基础零部件领域,聚焦精密轴承、高端液压件、传感器等,加强材料研发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寿命,为整机装备提供坚实支撑。
三、深化应用推广,培育产业生态体系
供给能力的提升最终要通过应用落地实现价值。北京着力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企业从行业需求出发,打造细分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强化集成创新能力。同时,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测试验证、人才培训等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在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应用普及,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形成“技术突破-应用验证-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促进区域和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整体提升。
四、夯实基础支撑,筑牢融合发展根基
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北京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关键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安全基础方面,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深化5G、IPv6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构建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环境;同时加强工业数据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全过程安全。此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创新应用,为智能制造供给能力提升提供技术底座。
五、扩大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提升智能制造供给能力需要开放的环境和全球视野。北京充分利用国际交往中心优势,拓展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全球先进制造国家和地区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外资企业在京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智能制造项目,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通过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提升智能制造供给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是提升供给能力的重要支撑。北京加大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资金方面,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为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智能制造供给体系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格局。
七、推动区域协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需要区域协同发力。北京加强与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推动核心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跨区域流动。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研发在北京、制造在周边、应用在全国”的产业布局,提升区域智能制造整体供给能力。同时,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优势,辐射带动全国智能制造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
八、面向未来需求,布局前沿技术研发
着眼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北京加强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研发布局。围绕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自主决策系统等新兴领域,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前瞻性研究,抢占技术制高点。同时,关注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推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为长期提升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面举措,北京正持续强化智能制造供给能力,不仅补齐了产业发展短板,更构建起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将在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顶层设计引领,构建政策支撑体系
提升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离不开系统性的政策引导。国家层面,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总遵循。围绕这一战略,相关部门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地方层面,北京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制定智能制造发展行动计划,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向智能制造领域倾斜,形成“国家战略+地方实践”的政策合力,为供给能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二、聚焦核心短板,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核心装备、工业软件及基础零部件是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的关键支撑,也是长期以来需要补齐的“卡脖子”环节。在核心装备领域,针对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装备等关键产品,北京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技术迭代和性能提升,部分产品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工业软件方面,围绕CAD、CAE、MES等研发设计类和生产控制类软件,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集中攻关,打破国外垄断,提升国产化替代能力。基础零部件领域,聚焦精密轴承、高端液压件、传感器等,加强材料研发和工艺改进,提高产品可靠性和寿命,为整机装备提供坚实支撑。
三、深化应用推广,培育产业生态体系
供给能力的提升最终要通过应用落地实现价值。北京着力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企业从行业需求出发,打造细分领域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强化集成创新能力。同时,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测试验证、人才培训等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门槛和成本。在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通过试点示范带动应用普及,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形成“技术突破-应用验证-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促进区域和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整体提升。
四、夯实基础支撑,筑牢融合发展根基
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北京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关键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工业互联网和信息安全基础方面,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深化5G、IPv6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构建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环境;同时加强工业数据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全过程安全。此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创新应用,为智能制造供给能力提升提供技术底座。
五、扩大开放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提升智能制造供给能力需要开放的环境和全球视野。北京充分利用国际交往中心优势,拓展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全球先进制造国家和地区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外资企业在京设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智能制造项目,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通过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提升智能制造供给体系的国际化水平,共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是提升供给能力的重要支撑。北京加大智能制造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资金方面,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设立智能制造产业基金,为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智能制造供给体系建设,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的格局。
七、推动区域协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智能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需要区域协同发力。北京加强与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推动核心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跨区域流动。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研发在北京、制造在周边、应用在全国”的产业布局,提升区域智能制造整体供给能力。同时,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优势,辐射带动全国智能制造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
八、面向未来需求,布局前沿技术研发
着眼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北京加强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研发布局。围绕工业元宇宙、数字孪生、自主决策系统等新兴领域,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前瞻性研究,抢占技术制高点。同时,关注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推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为长期提升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多方面举措,北京正持续强化智能制造供给能力,不仅补齐了产业发展短板,更构建起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将在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顺义北汽深化战略合作 助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2025-08-26
石景山推共享单车专属车位 破解乱停乱放难题
2025-08-26
顺义工业发展提速快 招商引资激活企业新动能
2025-08-26
永丰产业基地调研深化招商引资推动园区新篇章
2025-08-26
央美创客市集落户望京街区 开启社区艺术新篇
2025-08-26
平谷轨道交通枢纽启动新程 城市发展招商拓展
2025-08-26
牛栏山镇老工业区焕新 科技芯脉激活产业动能
2025-08-26
北京入境旅游吸引力提升 中国稳居全球第四大旅游市场
2025-08-26
坤鼎永清国际产业园构筑京津冀欧企智造新高地
2025-08-26
通州艺博助力国际巨头苏富比首入内地引资新局
2025-08-26
良乡高教园区举办工商登记注册双创服务现场会
2025-08-26
洛阳赴北京开展招商引资 深化多领域产业合作
2025-08-26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