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绘就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路线图 强化招商引资与创新布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北京近日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各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相关领域企业与科研机构已积极响应,共同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一、产业布局:聚焦十大领域,锚定高端发展方向
北京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此次发布的十大高精尖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形成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完整布局。各产业定位清晰,既突出北京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的优势,也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方向,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成电路产业着力突破芯片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等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医药健康产业则以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为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目标任务:量化指标引领,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十大产业《指导意见》明确了各领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通过具体任务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多个产业提出强化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例如,医药健康产业强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药物研发从“跟跑”向“领跑”转变;集成电路产业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提升芯片设计水平和制造产能,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在产业规模方面,目标推动十大产业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注重绿色低碳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产业明确了减排降耗、循环利用等具体任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三、保障措施:资本与人才双轮驱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北京从资本支持和人才保障两方面构建完善的配套措施。在资本支持方面,已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前者重点投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诊疗技术等产业领域,后者聚焦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及前端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高精尖产业的投入。后续还将研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融资担保基金,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资金支持。在人才政策方面,创新人才引进与评价机制,突破传统学历学位和职称限制,通过综合评价、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直接引进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政企协同:凝聚创新共识,共促政策落地见效
政策发布后,北京组织相关领域企业负责人与科学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各方围绕产业发展路径、技术创新方向、应用场景拓展等议题深入交流,对新产业蓝图给予高度肯定。与会代表提出,希望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建议在应用场景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落地。相关部门表示,将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细化政策实施细则,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通过政企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北京正凝聚起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区域协同:联动京津冀,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北京在布局十大高精尖产业时,注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在区域内优化布局。例如,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将加强与天津、河北等地在零部件配套、整车制造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智能装备产业将联合区域内科研机构和制造企业,共建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通过区域协同,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产业发展成本,还能扩大市场空间,提升北京高精尖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六、创新平台:强化载体建设,支撑产业技术突破
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北京将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包括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些平台将聚焦十大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同时,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通过创新平台的支撑,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在高精尖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供给能力。
七、开放合作:融入全球网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北京立足全球视野,积极推动十大高精尖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在全球产业规则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举办高水平产业峰会、学术论坛等活动,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技术和资本汇聚北京。通过开放合作,北京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创新高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八、未来展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十大高精尖产业路线图的发布,是北京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预计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北京将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政策协同和要素保障,推动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也为全国高精尖产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产业布局:聚焦十大领域,锚定高端发展方向
北京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此次发布的十大高精尖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业,形成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完整布局。各产业定位清晰,既突出北京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的优势,也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短板领域。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方向,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成电路产业着力突破芯片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等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医药健康产业则以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为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目标任务:量化指标引领,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十大产业《指导意见》明确了各领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通过具体任务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多个产业提出强化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例如,医药健康产业强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药物研发从“跟跑”向“领跑”转变;集成电路产业提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提升芯片设计水平和制造产能,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在产业规模方面,目标推动十大产业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形成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同时,注重绿色低碳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产业明确了减排降耗、循环利用等具体任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三、保障措施:资本与人才双轮驱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北京从资本支持和人才保障两方面构建完善的配套措施。在资本支持方面,已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前者重点投向集成电路、智能制造、诊疗技术等产业领域,后者聚焦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及前端技术研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高精尖产业的投入。后续还将研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和融资担保基金,针对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资金支持。在人才政策方面,创新人才引进与评价机制,突破传统学历学位和职称限制,通过综合评价、创新创业团队核心成员直接引进等方式,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政企协同:凝聚创新共识,共促政策落地见效
政策发布后,北京组织相关领域企业负责人与科学家召开专题研讨会,各方围绕产业发展路径、技术创新方向、应用场景拓展等议题深入交流,对新产业蓝图给予高度肯定。与会代表提出,希望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建议在应用场景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快速落地。相关部门表示,将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细化政策实施细则,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区联动,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通过政企协同、产学研深度融合,北京正凝聚起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区域协同:联动京津冀,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北京在布局十大高精尖产业时,注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在区域内优化布局。例如,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将加强与天津、河北等地在零部件配套、整车制造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智能装备产业将联合区域内科研机构和制造企业,共建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通过区域协同,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产业发展成本,还能扩大市场空间,提升北京高精尖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六、创新平台:强化载体建设,支撑产业技术突破
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北京将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包括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这些平台将聚焦十大产业的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同时,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通过创新平台的支撑,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在高精尖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供给能力。
七、开放合作:融入全球网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北京立足全球视野,积极推动十大高精尖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在全球产业规则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支持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举办高水平产业峰会、学术论坛等活动,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技术和资本汇聚北京。通过开放合作,北京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创新高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八、未来展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
十大高精尖产业路线图的发布,是北京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预计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北京将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政策协同和要素保障,推动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也为全国高精尖产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铁路枢纽扩容加速 招商引资迎关键机遇
2025-09-09
未来科学城创新引擎驱动绿色冬奥新里程
2025-09-09
中信资本引领麦记中国下沉三四线新战略
2025-09-09
长三角制造业扩张态势延续 结构优化成转型亮点
2025-09-09
顺义打造上市企业总部高地 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2025-09-09
顺义大龙绿港物业以科学管理赋能社区服务新标杆
2025-09-09
顺义服务业扩大开放七创典范引领招商引资新格局
2025-09-09
顺义会展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2025-09-09
顺义区构建微监网络引领精准治污提升环境促招商
2025-09-09
顺义区开通绿色通道保障航空发动机集团高效入驻
2025-09-09
顺义区推进重点商业项目建设 提升区域服务能级
2025-09-09
首钢工业园区转型发展 打造北京城市复兴新标杆
2025-09-09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