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圳等地强化境外投资规范 商务部推出五大关键举措

外商投资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3日
随着全球资本流动加速,我国招商引资工作正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继国家层面发布境外投资指导意见后,商务部率先推出五方面举措,旨在构建更完善的风险防控与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合规、高效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本输出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一、政策背景与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投资领域涵盖全球逾160个经济体,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显著,但部分非理性投资行为引发监管关注。在此背景下,多部委联合制定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优化投资结构。商务部迅速响应,围绕"三个不动摇"(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风险防控)和"三个确保"(企业稳健运营、"一带一路"推进、国家经济安全),启动系统性改革,标志着我国从资本输出大国向资本治理强国的关键转变。
二、五大举措精准发力
1. 强化投资真实性审查机制
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真实性核验平台,通过跨境资金流、项目实质进展等维度动态监测,重点打击虚假投资及脱离主业的高杠杆并购。例如,对房地产、酒店等领域的异常资金流出实施穿透式核查,引导资金流向高新技术、高端制造等实体经济领域。
2. 完善"负面清单+正向激励"管理模式
动态更新境外投资鼓励类目录与限制类清单。其中,优先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的项目;严格限制涉及敏感行业或地区的投资。企业备案流程同步数字化,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试点"一键备案"系统,审批时效压缩约50%。
3. 构建全周期监管体系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抽查机制,对已落地项目进行合规性审查。试点省份如广东省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违规主体采取约谈、跨境资金流动限制等措施;同时建立风险预警平台,覆盖政局动荡、汇率波动等八大类风险指标。
4. 加速境外投资立法进程
整合现有部门规章,推动《境外投资管理条例》起草,明确政府监管权责与企业义务,设立海外权益保护专项基金。参考深圳前海、海南自贸港等开放试验区的立法经验,探索与国际投资规则接轨的争端解决机制。
5. 搭建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贸促机构、驻外使领馆资源,在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风险评估—融资保险"全链条服务。苏州工业园区等载体试点"企业出海服务站",联合金融机构开发汇率避险工具,降低中小企业跨境运营成本。
三、地方实践协同推进
多地结合区域优势落实配套措施:
- 浙江依托数字外贸优势,建立境外投资大数据监测中心;
- 成渝经济圈设立中西部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投资;
- 海南自贸港探索放宽跨境投融资限制,试点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机制扩容。
四、重塑全球资本配置能力
分析指出,新规实施后将推动三大转型:
- 投资结构优化:从资源收购转向技术合作与产业链整合;
- 主体能力升级:国企侧重战略性投资,民企聚焦专业化细分领域;
- 监管范式创新:从事前审批转向"备案+信用+法治"协同治理。
五、数据印证可持续发展趋势
尽管未公开披露最新流量数据,但第三方统计显示,近两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制造业投资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信息技术领域投资年均增长超20%。资本净输出态势的巩固,反映我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主动布局。
当前,北京、深圳等创新高地正率先试点"白名单"企业便利化通道。随着政策组合拳落地,我国资本输出将形成"规范管理—精准服务—多元保障"新生态,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力量。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