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协委员献策:科技创新中心需筑牢高端人才发展根基
科技创新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3日
在北京市政协相关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强调人才是核心驱动力,需在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优化引才留才机制上出实招,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升级与环境优化,实现“引得来”更“留得住”,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面对国内外人才竞争新格局,政策体系需持续升级突破。委员指出,当前国内多个城市通过定制化优惠政策加大引才力度,国际知名科技区域也在通过科研环境、创新生态等优势争夺高端人才,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需进一步强化人才政策的系统性和竞争力。建议聚焦人才关注的科研经费支持、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激励等关键环节,推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举措,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优势,确保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主动。
二、破解生活成本制约,人才公寓建设应成留才重要保障。有委员提到,随着北京城市发展,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对非本地人才的吸引力形成一定压力,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人才外流现象,不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建议将人才公寓建设纳入城市规划重点,优先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核心产业园区周边布局,配套建设优质学校、社区医疗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上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由政府通过土地划拨、财政补贴等方式分摊部分建设和运营成本,确保人才公寓租赁价格保持合理竞争力,切实解决高端人才的居住后顾之忧。
三、构建全球引才网络,强化青年与国际人才培育引进。委员建议,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探索搭建“1+1+N”全球跨境孵化网络。即在境外科技人才密集区域建设“1”个人才聚集与技术孵化前端平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前沿技术项目入驻;在京打造“1”个集科研协作、资源对接、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境外人才服务平台,为海外人才来京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全流程支持;最终通过两地联动,在内地培育形成“N”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化项目。同时,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建立涵盖创业启动资金、导师指导、市场推广等在内的全链条扶持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北京发展。
四、深化“三城一区”协同发展,完善成果转化与人才服务生态。委员指出,“三城一区”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与协同发展。建议加快研究出台促进“三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科研成果向“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化的专项政策,在人才引进、产业孵化、企业培育等方面推出创新性举措,建立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与管理模式,借力全国乃至全球人才资源,通过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减少科研人员非科研负担,充分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推动“三城一区”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一、面对国内外人才竞争新格局,政策体系需持续升级突破。委员指出,当前国内多个城市通过定制化优惠政策加大引才力度,国际知名科技区域也在通过科研环境、创新生态等优势争夺高端人才,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需进一步强化人才政策的系统性和竞争力。建议聚焦人才关注的科研经费支持、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激励等关键环节,推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举措,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优势,确保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主动。
二、破解生活成本制约,人才公寓建设应成留才重要保障。有委员提到,随着北京城市发展,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对非本地人才的吸引力形成一定压力,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人才外流现象,不利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建议将人才公寓建设纳入城市规划重点,优先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核心产业园区周边布局,配套建设优质学校、社区医疗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模式上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由政府通过土地划拨、财政补贴等方式分摊部分建设和运营成本,确保人才公寓租赁价格保持合理竞争力,切实解决高端人才的居住后顾之忧。
三、构建全球引才网络,强化青年与国际人才培育引进。委员建议,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探索搭建“1+1+N”全球跨境孵化网络。即在境外科技人才密集区域建设“1”个人才聚集与技术孵化前端平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前沿技术项目入驻;在京打造“1”个集科研协作、资源对接、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境外人才服务平台,为海外人才来京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全流程支持;最终通过两地联动,在内地培育形成“N”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化项目。同时,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建立涵盖创业启动资金、导师指导、市场推广等在内的全链条扶持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扎根北京发展。
四、深化“三城一区”协同发展,完善成果转化与人才服务生态。委员指出,“三城一区”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整合与协同发展。建议加快研究出台促进“三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科研成果向“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化的专项政策,在人才引进、产业孵化、企业培育等方面推出创新性举措,建立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同时,优化人才服务与管理模式,借力全国乃至全球人才资源,通过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减少科研人员非科研负担,充分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推动“三城一区”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紧扣"一绿试点"发展机遇 常营集体赋能城市新空间建设
2025-08-14
金融众包平台落户亦庄破解融资难题 助推招商引资新引擎
2025-08-14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集中签约重点项目 赋能京津冀协同创新
2025-08-14
京台青年双创项目路演在京举行 两岸团队共拓合作新机遇
2025-08-14
京津冀16家开发区共筑人才协同平台 赋能区域产业升级
2025-08-14
京津冀三地立法协同迈入新阶段 道路运输管理成首项突破
2025-08-14
京津冀协同发展签约多领域项目 通航产业园等获重点推动
2025-08-14
京沪网约车平台深化合作 推动车辆资源共享破解打车难题
2025-08-14
全国铁路投资进度稳步推进 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协同发力
2025-08-14
全球产能合作新阶段启航 北京论坛共商'一带一路'机遇
2025-08-14
怀柔科学城:绘就宜业宜居品质蓝图 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
2025-08-14
北京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 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2025-08-14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