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经济运行趋稳向好 北京数据显示营收首增释放积极信号

国企改革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2日
近日发布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国企营业总收入同比实现增长,为去年以来首次转正,经济运行呈现趋稳向好态势。在宏观经济恢复向好、产业升级加速推进及招商引资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地方国企表现尤为亮眼,成为拉动整体营收增长的主力,但利润端仍面临结构性压力,行业分化格局持续显现,未来稳增长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
一、营收首增:地方国企成增长主力,区域经济活力凸显
从整体数据看,今年前7月全国国企营业总收入突破24.8万亿元,同比实现0.2%的小幅增长,这一“转正”来之不易,标志着自去年以来国企营收持续承压的态势得到初步扭转。分类型看,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呈现“一降一升”的分化格局:中央企业营业总收入约15.07万亿元,同比下降0.9%;地方国企则以9.81万亿元的营收规模实现1.8%的同比增长,增速显著高于整体水平,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
地方国企的亮眼表现,与区域经济恢复和招商引资政策落地见效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地方国企作为区域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城市更新、交通物流、公用事业等领域的项目开工率显著提升,带动营收稳步增长。例如,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地区,地方国企通过参与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项目开发等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有效拓展了业务规模。同时,随着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地方国企在商贸流通、文旅服务等领域的营收也有所恢复,进一步夯实了增长基础。
二、利润降幅收窄:成本管控显效但盈利压力犹存
尽管营收实现首增,但国企利润端仍面临挑战。数据显示,前7月国企利润总额约1.31万亿元,同比下降6.5%,不过降幅较上月收窄2个百分点,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其中,中央企业利润总额9159.7亿元,同比下降9%;地方国企利润总额3968.3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0.3%,接近持平,显示出更强的盈利韧性。
利润降幅收窄,一方面得益于成本管控力度的加大。前7月国企营业总成本约24.2万亿元,同比下降2.3%,成本降幅大于营收增幅,反映出国企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这与原材料价格回落、供应链优化及内部管理提升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整体趋于稳定,部分工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比下降,叠加国企推进精益化管理、压缩非必要开支,有效缓解了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利润仍未转正,主要受价格传导滞后、部分行业盈利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尽管营收增长,但部分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仍处低位,尤其是工业领域,价格向利润传导存在时滞,导致营收增长未能完全转化为利润改善。此外,中央企业利润降幅较大,与部分大型央企所处行业特性有关,如石油、石化等能源类央企,受国际油价波动及国内保供政策影响,盈利空间受到一定挤压。
三、行业分化加剧:传统行业承压与新兴领域发力并存
从行业盈利格局看,前7月国企行业分化态势进一步凸显,不同领域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煤炭、交通、施工房地产和医药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成为盈利增长的“排头兵”;石油、石化和烟草等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较大;钢铁、有色等传统工业行业则继续面临亏损压力。
煤炭行业的良好表现,得益于能源保供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市场需求的稳定。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保持高位,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煤炭类国企通过优化产销衔接、提升洗选加工能力,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交通行业方面,随着物流保通保畅政策落地和基建投资见效,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业务量逐步恢复,叠加部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入运营期,带动利润增长。施工房地产行业则受益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加速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项目开工和竣工节奏加快,营收和利润均有所改善。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钢铁、有色等行业持续亏损,反映出传统高耗能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对钢铁、有色金属等下游需求形成制约,同时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价格难以有效回升,导致企业盈利持续承压。石油、石化行业则受国际油价波动及国内炼化产能过剩影响,产业链利润空间被压缩,利润同比出现较大降幅。
四、资产负债规模扩张:稳健运营与风险防范并重
在营收和利润变动的同时,国企资产负债规模持续扩张。截至7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26.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负债总额约83.74万亿元,同比增长17.6%;所有者权益合计4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从数据看,负债增速高于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速,反映出国企在扩大投资过程中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有所上升。
资产规模的扩张,主要源于国企在稳投资中的主动作为。今年以来,国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的投资,推动资产总量稳步增长。例如,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国企通过设立新公司、并购优质资产等方式拓展业务,带动资产规模扩大。但负债增速较快也需警惕,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严控债务风险,确保资产负债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
五、税收贡献略有下降:短期承压与长期支撑并存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企对税收的贡献始终是经济运行的重要观察指标。前7月国企应交税金约2.11万亿元,同比下降2%,其中中央企业应交税金1.64万亿元,同比下降3.2%;地方国企应交税金4717.5亿元,同比增长2.2%。税收增速的下降,与利润端承压密切相关,企业盈利减少直接影响税收缴纳能力。
不过,地方国企税收的正增长,与区域经济活跃度提升相呼应。随着地方国企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改善,其税收贡献逐步恢复,为地方财政提供了一定支撑。长期来看,随着国企营收持续改善和利润逐步回升,税收贡献有望回归稳定增长轨道,进一步发挥对财政的支撑作用。
六、政策协同发力:宏观调控与国企改革双轮驱动
国企经济运行趋稳向好,离不开宏观政策的精准调控和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包括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优化信贷投放、落实减税降费等,为国企经营创造了良好环境。例如,针对钢铁、有色等亏损行业,相关部门通过产能调控、环保升级等政策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对煤炭、交通等盈利增长行业,则通过保供稳价政策保障企业稳定经营。
在国企改革方面,“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业务布局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中央企业通过聚焦主责主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地方国企则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国企营收增长和效率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
七、未来展望:巩固稳增长基础需破解结构性难题
当前国企营收首增释放出积极信号,但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仍不容忽视。未来要巩固趋稳向好态势,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加快钢铁、有色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产品和绿色制造,提升盈利能力;二是深化国企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平衡规模扩张与风险防范,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严控债务风险,确保国企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总体来看,前7月国企经济运行呈现“营收转正、利润改善、结构优化”的积极态势,为全年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随着宏观经济持续恢复、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国企有望在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中继续发挥“顶梁柱”作用,推动经济运行向更高质量迈进。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