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引领食品科技革新 主营收入冲刺15万亿
食品制造业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为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专项规划,明确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优质资源,目标到规划期末实现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万亿元,助力产业从量增转向质效提升。
一、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经济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相关数据显示,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工业企业中占比超10%,利润总额占比达12.6%,上缴税金占比19.3%,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同时,食品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之比达1.11:1,有效促进了大宗农产品的转化利用,带动农业效益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为乡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科技短板
尽管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食品科技支撑能力仍存在不足。研发投入强度与产业地位尚不匹配,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核心技术与装备多处于“跟跑”和“并跑”阶段。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低值化、同质化问题突出,高端产品供给缺口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这些短板制约了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三、规划目标:科技驱动产业提质增效
规划明确,到规划期末,我国食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将显著提高。食品生物工程、绿色制造、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科技水平将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依托科技进步,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工业食品消费比重全面提升,推动产业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
四、重点任务一:发展食品高新技术产业
聚焦产业升级需求,重点发展食品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功能性食品、智能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技术瓶颈。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五、重点任务二:优化创新平台与人才培养
统筹布局食品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培育一批食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重点任务三:推进产业科技先发优势构建
围绕食品产业前沿技术,加强前瞻性布局,在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交叉领域开展研究,抢占科技制高点。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构筑产业发展先发优势。
七、重点任务四:强化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
建立从原料到消费的全链条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发展快速检测、溯源追踪等技术,提升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完善质量监管机制,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八、重点任务五:深化国际合作与竞争力提升
积极参与全球食品科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推动我国食品标准、技术和品牌“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九、重点任务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通道。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承接科研成果,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十、区域协同: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聚
依托北京中关村等科技园区,打造食品科技创新核心区,吸引创新资源和高端项目落户。通过招商引资,集聚食品研发、生产、检测等全产业链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辐射带动全国食品产业升级。
十一、政策支持:完善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设立食品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支持重点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优化金融服务,发展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等,为食品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十二、市场导向: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通过市场需求引导技术创新方向,推动产品结构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品质需求。
十三、农业协同:构建工农融合发展模式
加强食品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订单农业、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十四、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可持续转型
发展食品绿色制造技术,推广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开发绿色、有机、功能性食品,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十五、标准引领:提升产业规范化水平
加强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和生产规范,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引导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十六、未来展望:迈向食品产业强国
随着规划的实施,我国食品产业将加速向创新驱动、质量效益、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到规划期末,有望形成科技支撑有力、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经济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相关数据显示,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工业企业中占比超10%,利润总额占比达12.6%,上缴税金占比19.3%,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同时,食品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之比达1.11:1,有效促进了大宗农产品的转化利用,带动农业效益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为乡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科技短板
尽管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食品科技支撑能力仍存在不足。研发投入强度与产业地位尚不匹配,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核心技术与装备多处于“跟跑”和“并跑”阶段。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低值化、同质化问题突出,高端产品供给缺口较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这些短板制约了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三、规划目标:科技驱动产业提质增效
规划明确,到规划期末,我国食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将显著提高。食品生物工程、绿色制造、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科技水平将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60%。依托科技进步,规模以上食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工业食品消费比重全面提升,推动产业从注重数量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
四、重点任务一:发展食品高新技术产业
聚焦产业升级需求,重点发展食品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功能性食品、智能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技术瓶颈。通过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五、重点任务二:优化创新平台与人才培养
统筹布局食品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培育一批食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六、重点任务三:推进产业科技先发优势构建
围绕食品产业前沿技术,加强前瞻性布局,在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交叉领域开展研究,抢占科技制高点。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构筑产业发展先发优势。
七、重点任务四:强化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
建立从原料到消费的全链条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发展快速检测、溯源追踪等技术,提升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完善质量监管机制,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八、重点任务五:深化国际合作与竞争力提升
积极参与全球食品科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推动我国食品标准、技术和品牌“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九、重点任务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通道。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承接科研成果,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产业化应用,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十、区域协同:以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聚
依托北京中关村等科技园区,打造食品科技创新核心区,吸引创新资源和高端项目落户。通过招商引资,集聚食品研发、生产、检测等全产业链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辐射带动全国食品产业升级。
十一、政策支持:完善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设立食品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支持重点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优化金融服务,发展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等,为食品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十二、市场导向: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通过市场需求引导技术创新方向,推动产品结构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品质需求。
十三、农业协同:构建工农融合发展模式
加强食品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订单农业、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附加值。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十四、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可持续转型
发展食品绿色制造技术,推广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开发绿色、有机、功能性食品,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十五、标准引领:提升产业规范化水平
加强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和生产规范,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引导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十六、未来展望:迈向食品产业强国
随着规划的实施,我国食品产业将加速向创新驱动、质量效益、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转型。到规划期末,有望形成科技支撑有力、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中关村打造立体化政策服务体系 助力企业精准对接创新资源
2025-08-13
中关村怀柔园上半年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招商引资添发展动能
2025-08-13
中关村密云园固定资产投资劲增 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双提速
2025-08-13
中关村民营企业家联袂倡议 共筑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新篇章
2025-08-13
中关村西区双创成果展搭建产业生态平台 助力科技企业腾飞
2025-08-13
中关村现代服务业引领增长 三季度GDP增速预期稳中有进
2025-08-13
中欧经贸合作注入新暖流 布鲁塞尔与北京协同推进全球复苏
2025-08-13
中国医药城引领医药外贸升级 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2025-08-13
政务服务迈入指尖时代 国务院客户端助力北京行政效能提升
2025-08-13
智慧车联网助力北京绿色出行 打造全球最大充电服务生态圈
2025-08-13
智慧怀柔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总体规划方案通过权威专家论证
2025-08-13
密云经济开发区25号厂区:优质产业空间赋能区域招商引资
2025-08-13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