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新阶段 激活实体经济新动能

实体经济 互联网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当前,我国产业互联网已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消费与生产深度融合。各地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生态,持续提升招商引资吸引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创新驱动成产业互联网融合核心动力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一转变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特征。行业协会专家指出,互联网已进入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阶段,消费端与生产端的边界逐渐模糊,数据、技术、场景的深度融合正重塑产业形态。在此背景下,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模式、业态、生态的全方位变革,为产业互联网向纵深发展提供根本支撑。
二、全域网络基础设施弥合数字鸿沟
我国在光纤宽带网、移动宽带网等地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形成较强优势,为产业互联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航空、海上、沙漠、牧区、高铁等特殊区域的网络覆盖仍存在空缺,制约了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转型。2024年,国内某卫通企业发射首颗宽带卫星,标志着我国进入宽带卫星时代。通过卫星互联网技术,可将以往难以接入网络的终端实现物联网化,为海洋运输、航空服务、偏远地区农牧业等行业提供全域连接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体系。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重构制造业生产模式
工业互联网作为连接机器、采集数据、生成智能决策的关键要素,正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部分制造企业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云架构构建公共云服务平台,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某家电企业则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叠加,推出大规模定制模式,优化传统营销、研发及制造环节,有效提升了销售额与回款率,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四、新兴技术融合催生产业新生态
增强现实技术正成为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相关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手机平台,已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该技术通过实现对环境的感知与实时互动,深刻改变传统交互方式,未来有望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入口设备。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应用中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企业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远超预期,技术落地需解决数据安全、场景适配、成本控制等多重问题。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更具活力的产业新生态。
五、“互联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我国在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提质增效、品牌培育、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研究机构专家表示,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主要工业国和地区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共同选择。各地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六、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尽管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仍面临技术标准不统
一、数据共享难、中小企业转型能力不足等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通过政策扶持、平台赋能等方式,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同时,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互联网向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七、区域协同发展助力产业互联网落地
不同区域基于自身产业基础,探索差异化的产业互联网发展路径。东部沿海地区依托制造业集群优势,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中西部地区则结合资源禀赋,利用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赋能农牧业、能源等特色产业。区域间通过产业协作、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有效提升了招商引资的精准度与产业竞争力。
八、消费与生产融合催生新业态
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速了消费端与生产端的信息交互,C2M(用户直连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获取用户需求数据,反向驱动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实现“以需定产”,减少库存积压,提升供应链效率。这种消费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体验,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
九、安全保障体系筑牢产业互联网发展底线
随着产业互联网融合范围扩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风险日益凸显。相关部门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推动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加快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态势感知、威胁情报等安全防护手段,构建覆盖设备、网络、平台、数据的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为产业互联网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十、人才培养支撑产业互联网持续创新
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对复合型人才提出迫切需求,既需要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也需要熟悉传统产业运营的行业人才。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开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专业,开展定向培养与在职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产业、懂管理的跨界人才。人才队伍的壮大,为产业互联网持续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
十一、国际合作拓展产业互联网发展空间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技术、标准、平台的国际互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拓展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国际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互联网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二、金融赋能破解产业互联网转型资金难题
产业互联网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开发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的信用贷款、供应链金融等产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设立产业互联网发展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与平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互联网项目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产业互联网转型提供资金保障。
十三、能源行业借力产业互联网实现绿色转型
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正通过产业互联网技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优化能源调度,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发展智慧能源服务新业态,推动能源与交通、建筑等领域深度融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十四、农业产业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互联网通过连接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田精准管理,提升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通过电商平台、冷链物流网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发展订单农业、认养农业等新模式,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
十五、医疗健康领域产业互联网提升服务效能
医疗健康领域借助产业互联网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建设区域医疗云平台,实现医疗机构间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方便患者异地就医;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患者健康数据,开展远程诊疗、慢病管理等服务,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发展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等新业态,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六、未来展望:产业互联网融合迈向更深层次
随着技术创新持续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策生态日益优化,我国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将迈向更深层次。预计未来,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应用将更加广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将进一步提升,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各地将继续通过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吸引更多资源要素集聚,共同打造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