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启动 打造亚洲生鲜枢纽新标杆

农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为强化首都农产品供应体系韧性,北京市正式启动亚洲最大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该项目将通过创新运营模式和强化区域协同,为京津冀地区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流通网络注入新动能。工程在高质量推进中已吸引多领域投资者,展现出显著的招商引资成效。
一、战略定位与功能布局
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载体,该中心位于朝阳区黑庄户区域,毗邻京津、京沪等交通主动脉,承接城区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任务。项目总体规划借鉴国际先进流通枢纽经验,集成智能仓储、全链条温控、数字化交易平台三大核心模块。采用立体化交通组织方案,设计专用高架通道直通物流区二层,实现农副产品"进场不落地、转运零折损"的精准流通模式。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的应急储备库,可满足首都全域15天以上生鲜应急保障需求。
二、智慧化物流体系构建
依托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数字中台系统,实现从产地溯源到终端配送的全程可视化管控。核心区域配置智能分拣机器人集群,处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在交通组织方面,枢纽中心半径15公里内布设7个卫星仓,通过大数据算法实时调度冷链运输车队,确保25公里服务圈内2小时极速配送。此系统已获国际物流协会创新实践认证,为全球超大型生鲜枢纽提供技术范本。
三、空间规划与生态协同
主体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空间采用垂直分层设计:地下一层为恒温加工区,一层为大宗交易区,二至三层设置多温区智能仓储。创新性的双层交通枢纽实现货车、轻轨与货运无人机平台的立体衔接。在区域协作层面,与新发地市场形成"主枢纽+卫星市场"的网状体系,其中新发地侧重城市西部及京保石发展轴,而新枢纽重点覆盖城市副中心、亦庄新城及津冀毗邻区,双中心协同服务能力可覆盖2200万消费人口。
四、绿色运营与产业赋能
建筑采用光伏一体化屋顶设计,年发电量可满足中心30%运营能耗。水循环系统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率达85%,成为国内首个取得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的农产品枢纽。在产业驱动方面,项目联动河北、山东等6大农产品基地建设数字化供应联盟,推动"产地直供窗口"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损耗15个百分点。预计平台成熟后,每年可降低京冀地区生鲜流通成本超20亿元。
该项目标志着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进入集约化、智能化新阶段。随着主体工程推进,配套的金融结算中心、检验检测实验室等模块陆续投用,将构建起辐射东北亚的农产品贸易枢纽,为现代化都市农产品保障机制提供关键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