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区服务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 24项商品服务定价机制优化
深化改革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近日,中国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开24项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涵盖能源、交通、专业服务及地方民生领域,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为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能源与交通领域价格调节机制完善。此次改革聚焦能源和交通领域,放开烟叶收购价格、国内民航货运价格及部分民航客运价格、港口竞争性服务收费、民爆器材出厂价格。相关领域市场主体数量充足,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价格放开后将由市场供求关系自主调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二、铁路运输市场化定价范围扩大。铁路运输领域进一步放开4项具备竞争条件的价格,包括铁路散货快运、铁路包裹运输价格,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的货物运价、客运专线旅客票价。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定价,打破传统定价模式,推动铁路运输服务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三、专业服务领域价格形成机制优化。7项专业服务价格实现市场化调节,涵盖代办外国领事认证签证、证件密钥服务、海关统计资料及数据开发、商标注册等认证、涉外(台)经济贸易争议调解、土地价格评估、房地产价格评估等。这些服务市场供给较为充分,技术标准成熟,价格放开后将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地方民生服务价格改革稳步推进。指导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放开9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包括铁路客货运输延伸服务收费、邮政延伸服务收费,以及会计师服务、税务师服务、资产评估服务、房地产经纪服务、非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住宅小区停车服务、部分律师服务等。以非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和住宅小区停车服务为例,相关城市业主委员会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聘服务企业,比质比价选择性价比更优的服务。
五、市场化定价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24项价格放开是价格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减少政府定价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提升服务供给质量,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