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地产市场1-5月运行分析:结构性调整与资金压力并存

房地产产业 优惠政策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今年以来,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在招商引资与供需调整中呈现分化态势。前五个月,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小幅下降,但住宅领域逆势增长;销售市场整体承压,各物业类型均出现显著下滑;房企资金到位规模收缩,国内贷款与定金预收款降幅明显。以下从建设、销售、资金三大维度解析市场运行特征。
一、建设端结构性分化凸显
1-5月,北京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60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352.3万平方米,逆势增长24.7%,显示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政策效果显现。非住宅业态中,办公楼与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均下降66%,反映企业总部需求收缩与商业去库存压力。竣工端呈现类似趋势,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增长50.5%至45.5万平方米,而办公楼竣工面积下降64.8%,体现存量物业的结构性调整。
二、销售市场深度调整
全市前五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7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7%,创近年同期低位。住宅销售面积128.5万平方米,降幅44.2%,部分区域项目以价换量策略未能扭转观望情绪。非住宅市场中,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80.1%,商业营业用房下降68.3%,与远程办公普及及电商冲击实体商业的长期趋势相符。值得关注的是,五月中下旬起核心区改善型项目来访量环比回升,但转化周期仍显著延长。
三、房企资金链持续承压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961.2亿元,同比下降22.3%。其中国内贷款725.2亿元,降幅5.7%,显示金融机构对优质项目的选择性支持;自筹资金431.6亿元,下降4.4%,反映股东注资能力减弱。定金及预收款563亿元,同比收缩37.5%,直接关联销售回款放缓。资金结构变化表明,部分企业通过资产处置、REITs发行等渠道补充流动性,但整体融资环境仍处修复期。
当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住宅与商业物业的冰火两重天现象,既反映了政策导向差异,也暴露出传统开发模式的转型压力。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与商业存量改造试点推进,市场有望在结构调整中逐步筑底。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