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5G外场试验将启动 北京加速构建数字产业招商引资生态
数字经济产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
中国移动在5G技术研发与商用化进程中迈出关键步伐,其5G外场试验计划于2017年正式启动,2018年推进试商用,目标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商用。此举将加速5G产业链成熟,为北京等重点城市带来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资新机遇,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
一、技术研发与试验进展稳步推进。目前,中国移动已完成5G技术实验阶段工作,重点验证了关键技术性能。2017年启动的外场试验将在更大范围、更复杂场景下开展,涉及网络架构、无线传输、终端适配等多方面测试,为后续商用奠定技术基础。试验将覆盖城市核心区域、交通枢纽等典型场景,检验5G网络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兼容性。
二、商用时间表明确产业发展路径。按照规划,2018年试商用阶段将选取部分重点城市开展小规模应用,面向行业客户和部分消费者提供5G服务,探索商业模式。2020年全国商用后,5G网络将实现城乡区域广泛覆盖,支持海量设备接入和多样化业务需求。这一渐进式推进策略,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逐步完善产品与服务,降低商用风险。
三、产业协同构建5G标准与生态体系。中国移动联合产业链各方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汇聚通信设备、芯片、终端等领域企业力量,共同参与全球统一5G标准制定。通过技术共享、资源协同,加速5G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在相关展会上,已展示出5G终端原型机等产业成果,该原型机虽体积较现有消费电子设备偏大,但相比早期3G、4G原型机已有显著缩小,体现出终端技术的快速演进。
四、5G技术优势重塑信息通信格局。5G网络体系专为万物互联与高速上网设计,具有低时延、广连接的核心特性。相比3G、4G,5G接入时延大幅降低,能够满足实时交互、远程控制等场景需求;同时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设备连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基础支撑。从技术定位看,3G解决了移动通信的基本需求,4G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普及,5G则将实现从“人与人通信”向“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的跨越。
五、多领域应用开启数字经济新空间。5G应用将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工业领域,可支持智能制造中的远程设备监控、精准控制;在交通领域,助力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发展,提升交通效率与安全性;在医疗领域,支撑远程手术、远程诊断等创新服务;在消费领域,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沉浸式体验将成为可能。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北京依托产业基础加速5G布局。作为5G技术研发与产业集聚的重要城市,北京在5G网络建设、应用试点等方面走在前列。通过举办行业展会、搭建创新平台,北京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企业落户,形成从核心技术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5G的加速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在信息通信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全球竞争推动5G标准与产业合作。当前,全球主要运营商、科技企业均在积极参与5G标准制定与技术研发,形成激烈的技术与产业竞争格局。中国移动通过联合创新中心等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协作,推动5G标准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助力我国在全球5G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统一的全球标准有助于降低产业成本、促进技术交流,推动5G成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终端与芯片技术同步跟进商用需求。随着5G网络试验的推进,终端与芯片技术也在加速成熟。除展示的原型机外,产业链企业已启动消费级5G终端的研发,目标在试商用阶段推出可量产的终端产品。芯片作为终端核心部件,其性能与成本将直接影响5G终端的普及速度,目前相关企业已在加紧研发高性能、低功耗的5G芯片,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终端需求。
九、网络建设与基础设施升级同步推进。5G商用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移动正同步规划5G基站建设、核心网升级等工作。5G基站部署将结合城市规划与业务需求,优先覆盖人口密集区域和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同时,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引入,将提升5G网络的灵活性与服务能力,满足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
十、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为商用保驾护航。5G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信息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移动在推进技术研发的同时,加强5G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构建涵盖网络层、应用层、终端层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漏洞防护等手段,确保5G网络与数据的安全性,为用户与行业应用提供可靠的通信环境。
十一、行业应用试点培育商用新模式。在试商用阶段,中国移动将联合行业客户开展应用试点,探索5G在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模式。通过试点积累经验,优化技术方案与商业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案例,加速5G从技术向产业的转化。
十二、人才培养支撑5G产业长远发展。5G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中国移动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开展5G相关人才培养项目,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5G技术研究与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产学研协同,为5G产业持续输送技术、管理、应用等领域人才,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十三、政策支持为5G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层面将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出台系列政策支持5G技术研发、网络建设与应用推广。地方政府也通过土地保障、资金补贴、审批简化等措施,优化5G产业发展环境。政策红利的释放,将加速5G商用进程,推动5G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四、5G与新兴技术融合催生复合创新。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产生更多创新应用。例如,5G+边缘计算可实现数据本地处理与实时响应,支撑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场景;5G+人工智能可提升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这种技术复合创新,将拓展5G的应用边界,创造更大产业价值。
十五、消费者体验升级引领市场需求。随着5G商用化推进,消费者将逐步体验到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网络服务。超高清视频直播、云游戏、增强现实等应用将走进日常生活,改变信息获取与娱乐方式。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将反哺产业链,推动终端设备升级与内容服务创新,形成“需求-供给”良性循环。
十六、绿色节能技术助力5G可持续发展。5G网络部署规模大、能耗问题备受关注,中国移动在网络建设中引入绿色节能技术,通过设备能效优化、智能关断、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降低5G网络的能耗成本。同时,推动产业链企业研发低功耗芯片与终端,实现5G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一、技术研发与试验进展稳步推进。目前,中国移动已完成5G技术实验阶段工作,重点验证了关键技术性能。2017年启动的外场试验将在更大范围、更复杂场景下开展,涉及网络架构、无线传输、终端适配等多方面测试,为后续商用奠定技术基础。试验将覆盖城市核心区域、交通枢纽等典型场景,检验5G网络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兼容性。
二、商用时间表明确产业发展路径。按照规划,2018年试商用阶段将选取部分重点城市开展小规模应用,面向行业客户和部分消费者提供5G服务,探索商业模式。2020年全国商用后,5G网络将实现城乡区域广泛覆盖,支持海量设备接入和多样化业务需求。这一渐进式推进策略,有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逐步完善产品与服务,降低商用风险。
三、产业协同构建5G标准与生态体系。中国移动联合产业链各方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汇聚通信设备、芯片、终端等领域企业力量,共同参与全球统一5G标准制定。通过技术共享、资源协同,加速5G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在相关展会上,已展示出5G终端原型机等产业成果,该原型机虽体积较现有消费电子设备偏大,但相比早期3G、4G原型机已有显著缩小,体现出终端技术的快速演进。
四、5G技术优势重塑信息通信格局。5G网络体系专为万物互联与高速上网设计,具有低时延、广连接的核心特性。相比3G、4G,5G接入时延大幅降低,能够满足实时交互、远程控制等场景需求;同时支持每平方公里百万级设备连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基础支撑。从技术定位看,3G解决了移动通信的基本需求,4G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普及,5G则将实现从“人与人通信”向“人与物、物与物通信”的跨越。
五、多领域应用开启数字经济新空间。5G应用将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在工业领域,可支持智能制造中的远程设备监控、精准控制;在交通领域,助力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发展,提升交通效率与安全性;在医疗领域,支撑远程手术、远程诊断等创新服务;在消费领域,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沉浸式体验将成为可能。这些应用场景的落地,将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北京依托产业基础加速5G布局。作为5G技术研发与产业集聚的重要城市,北京在5G网络建设、应用试点等方面走在前列。通过举办行业展会、搭建创新平台,北京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企业落户,形成从核心技术研发到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5G的加速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在信息通信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七、全球竞争推动5G标准与产业合作。当前,全球主要运营商、科技企业均在积极参与5G标准制定与技术研发,形成激烈的技术与产业竞争格局。中国移动通过联合创新中心等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技术协作,推动5G标准的兼容性与开放性,助力我国在全球5G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统一的全球标准有助于降低产业成本、促进技术交流,推动5G成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终端与芯片技术同步跟进商用需求。随着5G网络试验的推进,终端与芯片技术也在加速成熟。除展示的原型机外,产业链企业已启动消费级5G终端的研发,目标在试商用阶段推出可量产的终端产品。芯片作为终端核心部件,其性能与成本将直接影响5G终端的普及速度,目前相关企业已在加紧研发高性能、低功耗的5G芯片,以满足不同场景的终端需求。
九、网络建设与基础设施升级同步推进。5G商用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中国移动正同步规划5G基站建设、核心网升级等工作。5G基站部署将结合城市规划与业务需求,优先覆盖人口密集区域和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同时,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引入,将提升5G网络的灵活性与服务能力,满足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需求。
十、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为商用保驾护航。5G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信息安全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移动在推进技术研发的同时,加强5G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构建涵盖网络层、应用层、终端层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漏洞防护等手段,确保5G网络与数据的安全性,为用户与行业应用提供可靠的通信环境。
十一、行业应用试点培育商用新模式。在试商用阶段,中国移动将联合行业客户开展应用试点,探索5G在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模式。通过试点积累经验,优化技术方案与商业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案例,加速5G从技术向产业的转化。
十二、人才培养支撑5G产业长远发展。5G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中国移动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开展5G相关人才培养项目,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5G技术研究与人才梯队建设。通过产学研协同,为5G产业持续输送技术、管理、应用等领域人才,夯实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十三、政策支持为5G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家层面将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出台系列政策支持5G技术研发、网络建设与应用推广。地方政府也通过土地保障、资金补贴、审批简化等措施,优化5G产业发展环境。政策红利的释放,将加速5G商用进程,推动5G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十四、5G与新兴技术融合催生复合创新。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产生更多创新应用。例如,5G+边缘计算可实现数据本地处理与实时响应,支撑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场景;5G+人工智能可提升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这种技术复合创新,将拓展5G的应用边界,创造更大产业价值。
十五、消费者体验升级引领市场需求。随着5G商用化推进,消费者将逐步体验到更高速率、更低时延的网络服务。超高清视频直播、云游戏、增强现实等应用将走进日常生活,改变信息获取与娱乐方式。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将反哺产业链,推动终端设备升级与内容服务创新,形成“需求-供给”良性循环。
十六、绿色节能技术助力5G可持续发展。5G网络部署规模大、能耗问题备受关注,中国移动在网络建设中引入绿色节能技术,通过设备能效优化、智能关断、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措施,降低5G网络的能耗成本。同时,推动产业链企业研发低功耗芯片与终端,实现5G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长三角金融中心迎保险股权监管新规 单一股东控比下调至33%
2025-08-10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搭桥 赫氏集团新项目拟落子北京亦庄开发区
2025-08-10
中关村丰台园石墨烯国际合作项目启动 促进新材料招商创新动能
2025-08-10
中关村海淀园与京津科技谷深化产业协同 共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2025-08-10
北京经开区首个VR开发者联盟启动 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2025-08-10
北京经开区敲定下半年六大行动 筑牢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根基
2025-08-10
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创新再突破 新冠灭活疫苗迈入临床新阶段
2025-08-10
北京举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论坛 探索区域绿色协同发展新路径
2025-08-10
北京科技创新高地日增企业超200家 招商引资助推全球领先
2025-08-10
北京临空经济核心区税收增速领跑 航空金融新兴产业协同发力
2025-08-10
北京龙贝控股集团考察团调研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与智慧城市建设
2025-08-10
北京旅游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多措并举激活海内外市场潜力
2025-08-10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