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领跑全国“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 创新实践优化营商环境促招商
互联网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近年来,北京在全国“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持续领跑,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与技术赋能,构建起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相关成果在全国性电子政务交流活动中获权威认可,不仅彰显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北京经验”,更以优质公共服务环境为招商引资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北京始终将“互联网+公共服务”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区街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互联网+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在政策引导下,各部门、各区协同发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二、平台整合打破壁垒,打造“一站式”服务载体
为解决政务服务“分散化、碎片化”问题,北京着力推进服务平台整合,打造“北京通”等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服务资源,实现“一端集成、全网通办”。市民和企业通过统一入口,可在线办理查询、申报、缴费等多种事项,大幅减少跑腿次数和办事时间。平台还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让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转变。
三、政务云建设夯实基础,支撑数据共享协同
北京市级政务云的建设与应用,为“互联网+公共服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通过构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系统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有效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政务云平台不仅提升了政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安全保障能力,还降低了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成本,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掌上办”延伸,为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四、案例示范彰显成效,创新实践获全国认可
在“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中,北京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案例。其中,“北京通”平台通过整合服务资源、优化办事流程,成为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标杆;北京市级政务云凭借高效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案例因其创新性、实用性和可复制性,入选全国“互联网+公共服务”优秀应用案例,并被收录于权威行业年鉴,成为各地学习借鉴的典范,充分彰显了北京在政务服务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五、经验推广赋能全国,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北京在“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的实践成果,通过全国性电子政务交流活动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先城市”,北京积极分享在政策制定、平台建设、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方案”。这种经验共享不仅推动了全国电子政务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促进了各地政务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我国“互联网+公共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添动能
“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深入推进,显著提升了北京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推行“一网通办”,北京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质的公共服务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强磁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扎根北京,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政务服务优—营商环境好—招商引资旺—发展动能足”的良性循环。
七、聚焦民生需求导向,提升服务普惠性可及性
北京始终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例如,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在线问诊等服务全覆盖;依托“互联网+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这些举措让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可及,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八、强化技术安全保障,筑牢数字政务安全防线
在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过程中,北京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构建起“技术+管理+制度”的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加强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权限管控等技术措施,确保政务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全过程安全可控。同时,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安全责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为数字政务健康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九、协同联动凝聚合力,构建多元参与治理格局
北京积极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形成协同共治格局。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设、服务运营和技术研发,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例如,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化服务应用,借助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意见建议,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
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服务标杆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以国际一流城市为标杆,持续提升“互联网+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与国际接轨。例如,针对外籍人士推出多语言服务界面,简化涉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为国际人才、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助力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在“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是长期以来坚持改革创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北京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公共服务”改革,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为全国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以高质量公共服务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
一、顶层设计谋篇布局,构建政策保障体系
北京始终将“互联网+公共服务”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发展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协同、区街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为“互联网+公共服务”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支撑。在政策引导下,各部门、各区协同发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二、平台整合打破壁垒,打造“一站式”服务载体
为解决政务服务“分散化、碎片化”问题,北京着力推进服务平台整合,打造“北京通”等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社保、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服务资源,实现“一端集成、全网通办”。市民和企业通过统一入口,可在线办理查询、申报、缴费等多种事项,大幅减少跑腿次数和办事时间。平台还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让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转变。
三、政务云建设夯实基础,支撑数据共享协同
北京市级政务云的建设与应用,为“互联网+公共服务”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通过构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信息系统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有效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政务云平台不仅提升了政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安全保障能力,还降低了各部门信息化建设成本,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向“网上办”“掌上办”延伸,为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四、案例示范彰显成效,创新实践获全国认可
在“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中,北京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案例。其中,“北京通”平台通过整合服务资源、优化办事流程,成为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标杆;北京市级政务云凭借高效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案例因其创新性、实用性和可复制性,入选全国“互联网+公共服务”优秀应用案例,并被收录于权威行业年鉴,成为各地学习借鉴的典范,充分彰显了北京在政务服务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五、经验推广赋能全国,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北京在“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的实践成果,通过全国性电子政务交流活动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先城市”,北京积极分享在政策制定、平台建设、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方案”。这种经验共享不仅推动了全国电子政务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促进了各地政务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我国“互联网+公共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添动能
“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深入推进,显著提升了北京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也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推行“一网通办”,北京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质的公共服务环境成为吸引投资的“强磁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扎根北京,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政务服务优—营商环境好—招商引资旺—发展动能足”的良性循环。
七、聚焦民生需求导向,提升服务普惠性可及性
北京始终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痛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例如,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在线问诊等服务全覆盖;依托“互联网+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这些举措让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可及,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八、强化技术安全保障,筑牢数字政务安全防线
在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过程中,北京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构建起“技术+管理+制度”的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加强政务云平台安全防护、数据加密传输、访问权限管控等技术措施,确保政务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全过程安全可控。同时,完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安全责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为数字政务健康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九、协同联动凝聚合力,构建多元参与治理格局
北京积极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形成协同共治格局。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设、服务运营和技术研发,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例如,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化服务应用,借助第三方机构开展服务质量评估,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意见建议,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
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服务标杆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以国际一流城市为标杆,持续提升“互联网+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通过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与国际接轨。例如,针对外籍人士推出多语言服务界面,简化涉外审批事项办理流程,为国际人才、企业提供便利化服务,助力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在“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是长期以来坚持改革创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北京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公共服务”改革,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为全国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以高质量公共服务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大兴黄村转型高水平综合发展新区 打造京南文化教育科研新高地
2025-08-09
大学生村官探访顺义临空经济区 聚焦产城融合与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8-09
法治蓝皮书揭晓县级透明度领先区域 沪京皖粤城市彰显治理新风
2025-08-09
北京加大跨境电商扶持力度 仓储建设项目最高资助400万元
2025-08-09
顺义区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5-08-09
国家第二批重点研发计划落地北京中关村 10专项驱动产业跃升
2025-08-09
怀柔国土分局以土地管理为核心强化生态建设吸引招商引资新活力
2025-08-09
怀柔区领导调研雁栖开发区企业 强调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
2025-08-09
北京中关村: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8-09
国资委在北京明确央企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保持不变
2025-08-09
怀柔区领导强化招商驱动力 聚焦重点项目推动城市升级优化进程
2025-08-09
怀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部署科学城建设等重点任务
2025-08-09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