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化营商环境再出招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精简过半助力招商引资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北京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企业痛点问题推出系列减负举措。两轮清理规范后,共取消或调整206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较原358项精简比例近六成,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招商引资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
一、制度性减负破解企业难题
长期以来,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存在链条冗长、费用高昂等顽疾。以投资项目审批为例,企业需完成环评、验资、资产评估等20余项中介报告,支付数万元费用且耗时数月才能进入正式审批流程。特种农作物研发机构等轻资产企业反映,仅固定资产评估一项就占用了大量运营成本。
二、三措并举重构审批流程
2015年起,北京市系统性重构中介服务机制:
1. 直接取消非必要服务事项。首批150项清理清单中,78项证明材料被彻底废止,例如企业变更登记时的验资报告要求。
2. 破除强制委托门槛。允许51项服务由企业自主选择完成方式,既可自行准备材料,也可灵活委托第三方。
3. 政府购买服务转型。将21项专业技术事项转为政府委托实施,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改由主管部门统一招标。
三、动态优化释放改革红利
第二批56项服务事项近期被纳入清理范围,涵盖工程监理资格审查、医疗机构校验检测等领域。改革后企业提交材料压缩30%以上,特种农产品研发企业普遍反馈:"以前每个许可证要准备10余份报告,现在符合条件即可快速办理"。
四、监管升级守住质量底线
精简事项不等同监管放松。相关部门逐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细则:环境监测领域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安全生产评估建立黑名单制度;在大型活动安保、燃气管道检测等专业性强的领域,保留第三方机构参与机制,并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杜绝变相收费。
五、长效机制优化创新生态
改革形成动态管理闭环:保留事项清单向社会公示;建立企业意见直通车机制;推行审批标准数字化。后续将健全跨部门数据互认,打通企业信用数据与审批系统的联动应用,实现"守法企业办事无证明"的改革新目标。
六、全域协同拓展惠企成效
当前改革成果已延伸至:建设工程领域取消施工图审查政府备案;科技创新企业享受研发费用抵扣"自行判别"政策;京津冀三地互认环境检测报告。2023年社会调查显示,新注册企业平均设立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同比提速67%。
北京市通过刀刃向内的制度改革,拆除妨碍公平竞争的隐形门槛。未来将持续跟踪企业减负成效,把审批中介服务监管纳入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让"放管服"改革真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制度沃土。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