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布局 跨国车企与本土企业竞合升级

新能源产业 汽车产业 经济开发区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全球招商引资的热点领域。随着财政补贴逐步退坡,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园区迎来跨国车企与本土企业的战略博弈,技术突破与市场争夺战已进入关键阶段。
一、跨国车企加速本土化布局
2015年起,大众、通用等跨国车企陆续发布中国新能源战略,通过合资合作抢占市场。大众与上汽联合开发15款新能源车型,通用计划2020年前在华投产超10款产品。2016年,本田、现代等品牌密集推出混动车型,宝马、日产则通过技术输出强化存在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突破合资限制,如大众与江淮成立新能源专属合资公司。
二、本土企业领跑销量但存隐忧
2016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单显示,比亚迪、北汽等8家企业年销均破万辆,其中比亚迪以10万辆成绩占全球市场份额20%。这些企业已构建纯电与混动双技术路线,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全品类。但行业专家指出,部分企业存在电池包核心技术缺失、上游产业链受制于外资等问题,低端组装模式仍占相当比重。
三、政策窗口期催生技术攻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将达15%。面对2020年后补贴全面退出,北京、合肥等地产业园正聚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研发。某经开区实验室数据显示,本土企业在电芯能量密度方面已接近国际水平,但BMS管理系统等软件领域仍有代差。
四、产业结构面临深度调整
国有汽车集团在新能源转型中呈现分化,上汽、广汽等企业通过自主品牌实现突破,但部分企业仍依赖合资业务。行业分析认为,重资产转型压力、考核机制僵化是主要制约因素。目前,深圳、武汉等地已出台政策,将国企新能源研发投入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五、供应链重构孕育新机遇
随着德国2030禁售燃油车倡议等国际动向,全球汽车供应链向新能源倾斜。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地区涌现出多家专注电驱动系统的创新企业,在IGBT功率模块等细分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业内人士建议,应把握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智能充电网络等新兴领域标准制定权。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