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空中充电站投用 核心区充电设施密度将达900米覆盖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7日
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的背景下,北京CBD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位于大望桥西南角的“空中充电站”已正式启用,可有效缓解区域充电桩紧张问题。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东西城、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区域等核心区将实现0.9公里半径内充电设施全覆盖。
一、空中充电站的建设规模与区位优势
该“空中充电站”选址于SOHO现代城停车楼六楼,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资源,破解CBD区域土地资源紧张难题。充电站设计容量可同时服务上百辆电动汽车,通过错峰充电调度,日均能满足数百辆汽车的充电需求,将显著改善区域内车主排队充电的现状。作为CBD核心区首个大型立体充电站,其投用标志着北京在充电设施空间利用上迈出创新一步。
二、智能化充电流程与用户体验提升
充电站采用全流程智能化操作模式,车主只需将充电枪接入车辆充电口,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启动充电,充电完成后支持移动支付结算,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为优化等待体验,站内配套建设休息室,配备电视等休闲设施,车主在此等待约30分钟即可完成车辆充电,大幅缩短了充电等待的时间成本。
三、峰谷电价机制降低用户充电成本
充电站通过配置大容量箱式变压器,接入大工业用电网络,可享受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根据公示标准,用电尖峰时段电价较高,而低谷时段电价显著降低,两者价差超过0.7元/度。这一机制使得用户可根据用电时段灵活选择充电时间,有效降低长期充电成本,提升新能源汽车使用经济性。
四、北京新能源汽车推广与充电网络现状
截至目前,北京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已超过13万辆,其中个人纯电动汽车保有量约8.6万辆,新能源汽车普及度持续提升。在充电网络建设方面,六环范围内已形成平均服务半径不足5公里的公用充电网络,东西城等中心城区服务半径已缩短至2公里以内,基本满足市民日常充电需求。
五、核心区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按照北京城市充电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东西城、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区域等核心区将实现0.9公里半径内充电设施全覆盖,形成“步行10分钟充电圈”。这一规划将通过加密现有区域充电设施密度、挖掘立体空间资源、整合公共停车场等方式推进,确保核心区充电服务的便捷性与可达性。
六、居住区域充电设施建设策略
针对居住区域充电需求,北京将分类型推进设施建设。对有固定车位且具备电源条件的小区,特别是新建小区,力争实现“一车一桩”配置,鼓励个人充电桩安装;对不具备固定停车位或电源条件不足的老旧小区,将统筹建设公用充电桩,通过集中充电设施解决居民充电难题,目前相关试点工作已在部分小区展开。
七、工作地充电设施资源挖潜
为构建“居住地+工作地”双充电保障体系,北京正推动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内部停车场资源开放,支持在工作场所建设充电设施。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鼓励单位利用自有停车场空间,配建一定比例的公用充电桩,方便员工通勤期间完成车辆充电,提升充电设施使用效率。
八、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建设重点
社会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将聚焦大型商超、交通枢纽、公园景区及地铁P+R停车场等高频人流区域。根据计划,相关部门将确保年内新建不少于3000个公用充电桩,进一步织密城市充电网络。这些设施将与现有充电网络形成互补,提升城市整体充电服务能力,为新能源汽车普及提供基础支撑。
九、充电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
北京在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已形成涵盖土地、电力、资金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土地利用上,鼓励利用闲置空间、立体停车场等建设充电设施;在电力接入上,简化审批流程,保障充电设施用电需求;在资金支持上,对符合条件的充电设施建设项目给予补贴,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
十、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
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京普及,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也将反哺充电设施运营效益,形成良性循环。随着核心区充电设施密度提升、充电成本降低、服务体验优化,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将持续提高,助力北京实现绿色交通发展目标,推动城市能源结构转型。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