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怀柔科学城打造国际地球大数据创新高地

数字经济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0日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怀柔科学城近期启动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建设,该项目将依托"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技术成果,成为推动全球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核心平台。此次建设通过整合跨领域资源,强化招商引资合作,旨在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据枢纽,为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科学支撑。
一、地球大数据战略价值获国家层面认可
地球大数据作为新型国家战略资源,其空间属性与多源异构特征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专项研究显示,这类数据通过融合卫星遥感、地面观测及社会人文信息,可提升决策精准度30%以上。国际科学理事会将地球大数据列为未来十年全球科学优先发展领域,中国在此领域的布局已走在世界前列。
二、九大核心项目构建全链条技术体系
专项规划显示,科学中心建设涵盖从数据采集到应用服务的完整链条:地球科学小卫星星座将实现每日全球覆盖观测;三维信息海洋系统能动态模拟海底地形变化;时空三极环境项目重点破解极地、青藏高原等敏感区域演变规律。尤为关键的是,数字"一带一路"平台已接入沿线60余国生态数据,为跨境基础设施规划提供支持。
三、百亿级基础设施破解数据共享难题
针对传统科学数据"孤岛"问题,专项投入超大型计算集群与分布式存储系统,可处理EB级数据吞吐。2023年试运行的云服务平台已集成超800种地学模型,支持全球科学家协同研究。据技术白皮书披露,其数据开放度较国际同类平台提升40%,显著降低重复研究成本。
四、多国科研机构共建协同创新网络
目前已有来自26个国家的科研团队参与标准制定,其中欧洲空间局贡献了哥白尼计划30%的卫星数据资源。专项采用"总部+区域中心"架构,在海南、云南等地设立专业分中心,实现热带生态与高原环境数据的本地化处理。
五、五年建设周期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重点完成硬件设施与标准体系搭建,预计2025年前建成20PB核心数据库;中期将拓展智慧城市、精准农业等应用场景;后期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输出能力。科学城配套建设的交叉研究大楼将于2024年底竣工,可容纳1500名研究人员开展联合攻关。
该中心建成后,预计每年产出超100项专利技术,带动空天信息、环境治理等产业集群发展。相关成果已应用于长江流域生态评估、黄海浒苔灾害预警等重大工程,验证了地球大数据在复杂系统治理中的实践价值。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