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京津冀协同创新实现三大突破 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

科技创新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9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协作,通过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不断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创新资源加速聚集,正共同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主轴和产业发展高地。
一、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三地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形成高效协作机制。2016年,长征五号大推力火箭成功首飞,其研发环节主要依托北京的航天科研机构完成,而天津凭借先进的制造能力承担了火箭箭体结构等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实现了科研创新与产业制造的精准对接。同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等重大航天工程中,同样延续了“北京研发、天津转化”的协同模式,推动我国在载人航天、空间应用等领域的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此外,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三地联合布局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京津冀联合申报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获批建设,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在智能算法、算力支撑等方面的领先优势。
二、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以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三地加快构建创新共同体。天津规划建设了武清、宝坻、北辰、东丽及滨海新区等多个协同创新社区,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配套服务,吸引了一批来自北京的科技型企业落户发展,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集群。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2021年,京津冀联合出台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围绕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推动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以汽车产业为例,北京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优势、天津的整车制造能力与河北的零部件配套产业深度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协同体系,2022年,三地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实现显著增长,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三、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通过创新资源的跨区域高效配置,不仅服务京津冀地区,更辐射带动全国创新发展。作为北京创新名片的中关村,已在天津设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保定建立中关村创新中心,在秦皇岛布局中关村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2020年,又在河北石家庄设立中关村创新基地,推动创新要素向周边区域延伸覆盖。2022年,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正式成立,整合三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区域内高效转化。同时,在智慧交通、生态环保等领域,三地协同建设了一批跨区域创新平台,2023年投入使用的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了三地交通数据实时共享与联动调度,提升了区域交通运行效率,其建设经验已向全国多个城市群推广应用。
四、深化协同创新的未来举措,三地将以加快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建设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增强区域创新协同能力。2024年,计划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共建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创新资源跨区域共享;完善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实现三地人才资格互认、职称评定互通和公共服务衔接;建设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优化“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此外,将持续推进协同创新社区和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吸引更多创新型企业、高端人才和创业团队聚集,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联动,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