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京津冀鲁跨省劳务协作迈入深度整合新阶段

京津冀经济圈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9日
京津冀鲁地区依托劳务协作深化区域融合发展,通过精准对接人力资源供需关系,服务于招商引资等重大战略部署。2023年某个上旬,河北省保定市召开的劳务协作对接会上,河北省雄安新区、10个深度贫困县域以及重点去产能城市与北京、天津、山东省的相关辖区共同签署了28项劳务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四地劳务协作从机制搭建迈向务实合作新阶段。
一、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的资源互补机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框架下,四地人力资源结构呈现显著互补特征。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雄安新区建设、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释放的人力资源,亟待向高端服务领域转移。同期,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山东省现代服务业持续扩张,催生大量技术型和服务型岗位缺口。这种区域经济梯度差异为劳务协作奠定了市场化基础。四地人社部门联合调研显示,2023年仅家政服务、智能物业、城市运维等新兴领域,劳动力交叉需求规模预计突破十万人次。
二、协议体系聚焦三大核心民生工程
本次签署的协议构建了分层分类的协作网络:
-雄安新区技能型人才战略储备计划
聚焦未来五年新区城市服务功能拓展需求,北京朝阳区、天津滨海新区、济南市等与雄安新区达成定向输送协议。协议明确建立"培训-认证-输送"一体化通道,首批联合开发涵盖智慧社区管理、绿色建筑维护等7类职业技能课程,实现劳务输出与人才储备的协同转化。
-脱贫攻坚成果深化行动
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等深度贫困地区与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建立扶贫岗位"点对点"机制。创新采用"订单式培训+就业跟踪"模式,例如康保县500名农村劳动力经冷链物流技能培训后,定向输送到青岛港口经济区就业,月工资水平提升至当地同行业标准的120%。
-去产能职工转型再就业计划
唐山、邯郸等钢铁去产能重点城市与天津宝坻区、北京通州区共建转型工坊。针对焊工、设备操作员等职业群体,开设工业机器人运维、新能源设备安装等转型课程,2023年已推动3000名分流职工获得新职业资格认证。
三、制度创新构筑长效协作机制
四地联合发布《京津冀鲁劳务协作实施规程(2023-2025)》,建立四大支柱体系:
1.动态监测共享平台
四地实时联动劳动力数据库,每月更新岗位需求热力图与人才供给分布图。京津鲁三地开发区累计发布紧缺岗位目录82类,河北省据此精准调配培训资源。
2.联合培养认证体系
在衡水市试点"跨省职业技能等级互认"机制,电工、养老护理员等15个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四地通用。2023年该市劳动者持证赴天津就业平均周期缩短至10天。
3.权益保障协同网络
设立跨区域劳动监察协作小组,同步落实工伤异地认定、社保无缝衔接等12项配套制度。在雄安新区务工人员已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四地通办。
4.产业项目联动开发
将劳务协作纳入区域招商引资配套体系,石家庄市在引进北京生物医药项目时同步签订人才供给协议,确保项目落地即完成70%本地化用工配置。
四、区域协同发展的多维价值释放
该协作模式突破传统劳务输出局限,在三个维度形成战略价值:经济层面,河北省年增收劳动力转移收入预计超八十亿元;社会层面,河北省困难群体就业率同比提升超十个百分点;区域融合层面,建立四地人社部门季度联席会制度,2023年第二季度已协调解决跨省通勤、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47项。全国就业促进中心认为,该实践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样本。
五、深化协同打造高质量就业生态圈
当前协作机制正向纵深发展:山东潍坊市与河北沧州市共建"渤海湾技工培养基地",聚焦海洋装备制造人才联合培养;天津市教委联合河北省教育厅推动20所职业院校专业共建,覆盖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生物检测等新兴领域。据国家人力资源研究机构评估,此类深度协作有望在三年内推动区域人才流动效率提升四成以上,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坚实人力资源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