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中芬合作共创互利共赢新篇章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7日
中芬两国持续深化经贸与创新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中方高度重视中芬在清洁技术、职业教育和环保领域的战略对接,通过高效招商引资推动务实项目落地,强化双边关系发展根基。本次高层交流进一步凝聚共识,为两国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政策支撑。
一、创新领域合作展现前瞻布局
2022年中芬签署联合工作计划,明确清洁能源技术为核心合作方向。在浙江省宁波市,双方共建的生态园区已引进芬兰热泵技术企业入驻,形成区域供热技术示范链。职业教育层面借鉴芬兰"学徒制"经验,河北省三所高职院校建立技能认证体系,培养绿色建筑人才。关键技术转移机制成功避免知识产权纠纷,实现双向技术共享。
二、绿色经贸构建韧性纽带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框架》,中国削减环保设备进口关税助推芬兰企业扩大市场份额。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储能产品通关效率提升40%,武汉自贸区开设北欧商品保税仓缩短物流周期。循环经济领域拓展至电子废弃物处理,双方联合研制废电路板贵金属回收装置,金属再生率突破国际先进水平。
三、制度协同优化营商环境
深度对接芬兰"碳边境调节机制",深圳前海试点企业碳账户系统覆盖83家制造业厂商。通过建立中欧班列专项补贴机制,重庆市开通赫尔辛基冷链专列,生鲜食品通关时间压缩至28小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精简,芬兰医疗机构在成都高新区实现独资运营。
四、多元合作筑牢民意基础
北京冬奥会期间引进芬兰冰雪运动训练体系,延庆国家训练中心形成冰雪人才培养闭环。杭州亚运会主会场采用芬兰木结构建筑技术,降低碳排放42%。在陕西秦岭生态修复工程中,芬兰土壤治理技术助力7.6万亩污染耕地恢复生产功能。
五、开放格局深化互信根基
双方在北极可持续发展论坛建立常态化对话,上海海事大学设立极地航运研究中心。依托"17+1合作"机制,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周活动年度覆盖23个主要城市。2023年互派留学生规模较疫情前增长178%,人文交流促进科技合作迭代升级。
当前中芬正积极探索循环材料认证互认机制,在蓝色经济与智慧农业领域开辟新增量。这种立足长远、相互成就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合作提供示范样本,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包容普惠方向发展。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