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冒用食品许可证隐患深 多措并举强化网络餐饮安全

食品制造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6日
在网络订餐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餐饮主体利用监管漏洞从事无证经营,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北京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吸引餐饮业投资,但个别企业投机取巧违规操作,亟待源头治理与系统化监管。
一、核心事件回溯。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工体东路某广场二层发生典型违规案例:一家持有合法资质的火锅店将闲置包间改造成"小吃城",招租给7家无证餐饮商户。这些商户冒用该店许可证,在多家网络订餐平台开展经营活动。涉事品类包括炸鸡、烧烤、披萨等即食快餐,暴露线上餐饮准入审核的失效风险。
二、类似模式在全国多地复现。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某商业楼宇内发现3家外卖作坊共用同一张许可证;2021年,广州市天河区某美食广场中6家档口伪造证件入驻平台被查处。此类案例均采用"实体店嵌套无证商户"的形式,利用网络平台信息不对称特性,规避线下监管审查。监管部门在执法中发现,违规商户普遍存在后厨卫生不达标、食材溯源信息缺失等问题。
三、法律体系持续完善升级。针对网络餐饮乱象,监管部门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为基础框架,结合地方实践推出配套细则。北京市率先试行网络食品经营管理办法,明确"线上线下一致"原则。2023年新修订法规强化平台审核责任,要求对入网商户的证照真实性实施动态核验,并建立经营档案电子追溯系统。违法商户将面临最高十万元罚款及吊销资质的处罚。
四、构建协同治理长效机制。当前监管重点包括:强化网络平台数据对接义务,打通市场监管部门与平台的信息验证通道;实施"明厨亮灶"数字化改造计划,北京已有超万家餐饮单位接入远程监控系统;推行"以网管网"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证照异常商户。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全国网络餐饮投诉量同比下降约15%,但中小型餐饮聚集区仍为高风险区域。
五、未来风险防范方向明确。专家建议扩大"食安封签"应用范围,防止配送环节污染;探索食品经营许可"电子标识"系统,实现一店一码透明化管理;建立餐饮物业方连带责任机制,避免场地出租方变相协助违规经营。随着秋季消费旺季临近,全国多城市已启动网络餐饮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核查商业综合体、美食城等业态的证照一致性。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