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社部部署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 多措并举稳就业保民生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6日
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化解过剩产能与职工安置工作成为当前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任务。近日,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将职工安置与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协同推进,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确保分流职工再就业渠道畅通,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一、明确职工安置总体目标与原则
2024年,全国化解过剩产能涉及职工安置规模约50万人,延续“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依法依规”的工作原则。与往年相比,今年更强调安置方案的前置性,要求企业在制定产能调整计划时同步规划职工分流路径,避免后期被动应对。政策层面明确禁止“简单裁员”,要求通过多元化途径消化冗余人员,确保职工权益不受损。
二、细化四大分流渠道保障民生底线
1.内部分流:鼓励企业通过转岗培训、跨厂区调配等方式消化职工。例如,河北省部分钢铁企业通过组建环保技术团队,将炼钢工人转型为绿色生产技术人员。
2.内部退养:对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允许通过协议保留社保关系直至退休,2023年已有超12万人通过该政策平稳过渡。
3.创业扶持:联合金融机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职工给予税收减免。山西省在2023年试点“去产能职工创业孵化园”,成功带动3400余人自主创业。
4.公益岗位托底:针对“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发社区服务、生态养护等公益性岗位,2024年计划新增托底岗位8万个。
三、强化地方主体责任与动态监测
要求各省级政府建立职工安置台账,实行“月调度、季通报”机制。江苏省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跟踪职工再就业状态,对未就业超3个月人员启动专项帮扶。同时,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对安置任务重的地区给予倾斜支持。
四、优化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效能
2024年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转岗技能提升,重点开展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定向培训。山东省近期开展的“蓝领赋能”计划,已帮助1.2万名煤炭行业职工考取电工、焊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服务方面推行“一对一”岗位匹配,全国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累计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超60万个。
从历史数据看,职工安置工作已形成成熟机制。2023年,钢铁煤炭行业共安置职工72.6万人,未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当前政策更注重长效机制建设,通过产业转型创造新就业空间,实现经济调结构与民生保障的双赢。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