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市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助力高精尖产业发展

土地招拍挂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5日
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功能疏解的背景下,北京市通过科学配置土地资源,强化招商引资力度,重点保障高精尖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突出“减量提质”,郊区成为土地供应主力区域,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率显著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一、土地供应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
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北京市在建设用地供应中首次实现计划总量同比下降,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比不足五成,剩余部分通过存量用地再开发解决。在用地类型分配上,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占比超五成,体现对城市运行骨架的优先保障;住宅用地中明确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指标,公共服务用地则重点覆盖教育、医疗等薄弱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工矿仓储用地虽总量有限,但全部定向用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郊区承载八成供应助推区域均衡发展
土地供应空间分布呈现显著郊区化特征,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获得超七成产业用地指标。这种布局既缓解了中心城区资源环境压力,又通过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促进产城融合。在平原新城区域,同步预留了科研用地弹性指标,为承接央企、高校疏解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载体。
三、存量用地挖潜释放集约发展信号
通过建立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北京市全年盘活闲置厂房、低效园区等存量土地占比达55%。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模式,使单个项目用地成本下降三成;某科技企业总部基地采取“带方案出让”方式,实现拿地即开工。这些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部分区域投资强度达到每公顷亿元级别。
四、精准施策保障重点产业项目落地
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对经认定的高精尖项目实行地价优惠20%政策。在亦庄新城,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从土地交付到投产仅用十个月;昌平区生命科学园三期通过混合用地供给,实现研发中试与生产制造无缝衔接。配套出台的产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了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
当前,北京市正通过土地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以减量换质量”的新型发展模式。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前提下,通过空间资源精准投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提供坚实保障。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