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疏解低端产业腾笼换鸟 打造高精尖经济新格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5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北京市通过精准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近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累计关停不符合定位的制造业企业超千家,同步加快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并补足民生服务短板。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等高端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标志着北京正从"大而全"向"高精尖"经济结构转型。
一、制造业疏解与产业重构双轨并行
为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北京市自2014年起实施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截至2024年4月,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624家,其中当年前四个月完成283家。疏解范围涵盖建材、纺织等传统行业,腾退土地主要用于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高端产业园区。在东南部某工业集聚区,原址已转型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吸引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二、批发市场升级与民生保障同步推进
商品交易市场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392家区域性批发市场完成疏解转型,2024年1-4月新增39家。针对农副产品市场疏解,相关部门实施"拆一补一"机制,在朝阳、丰台等区域新建标准化菜市场80处,确保居民"菜篮子"不受影响。某大型批发市场原址改造后,既保留部分民生商户,又引入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形成新旧业态融合示范。
三、城市空间实现多元复合利用
腾退土地并非简单"一刀切"建绿,而是根据区域特点差异化利用。在核心城区,累计新增城市公园及小微绿地56处;城乡结合部重点补建便民商业设施,2024年前四月新增社区便利店、早餐店等349个。海淀区某地块创新采用"商业+绿地"混合开发模式,地下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地面打造3万平方米生态公园。
四、高精尖产业成经济增长新引擎
禁限目录实施以来,未受限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最新统计显示,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7%,科技服务业增长22.53%,文化体育娱乐业增速达26.76%。中关村科学城某产业园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200家,年研发投入强度达8.5%,形成"白菜心"产业集群。
五、减量发展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通过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北京市实现经济密度与生态容量的平衡。数据显示,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较十年前提升1.8倍,能源消耗强度下降28%。在通州区某试点区域,通过"留白增绿"腾退土地中,30%用于生态修复,40%发展绿色经济,剩余空间预留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这种"瘦身健体"的发展模式,为特大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样本。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