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工作法赋能招商引资 规划服务走出办公室扎根工地现场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在北京市经开区招商引资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规划管理部门创新推行"一线工作法",通过现场办公、实地指导破解项目建设难题。规划核验人员主动下沉工地,以面对面交流替代文件传递,以图纸与实景比对替代远程审批,有效提升了京东集团二期等重点项目的验收效率,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实践样本。
一、打破传统办公模式实现服务前移
面对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范围内密集的建设项目,北京市规自委经开区分局自2021年起全面重构工作流程。核验团队改变以往"企业提交材料-窗口受理-办公室审核"的被动模式,转变为"提前介入-现场勘验-即时反馈"的主动服务。在某智能装备产业园验收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地下管廊与规划存在20厘米标高偏差,当即协调设计单位调整方案,避免返工损失超百万元。
二、构建"三心"服务体系提升效能
"手把手教方法、心贴心交朋友、实打实解难题"成为一线工作准则。2022年夏季高温期间,某生物医药厂房项目因工艺变更需调整消防设计,规划人员连续3天驻守工地,指导企业完成图纸修订与现场整改同步推进,使项目较原计划提前45天投产。统计显示,采用现场工作法后,经开区产业项目平均验收周期缩短至7.8个工作日。
三、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同步推进
围绕《亦庄新城规划(2017-2035年)》要求,规划团队在2023年完成12个专项规划编制时,同步开展实地调研300余次。在路东区综合管廊建设中,通过每周现场会商,及时解决7处管线交叉冲突问题,确保市政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同步投用。这种"规划即服务"的模式,使经开区连续两年在北京市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功能区第一。
四、数字化赋能强化一线工作支撑
2024年初上线的三维规划核验系统,将传统图纸升级为实景建模比对。工作人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验收时,通过移动终端现场调取BIM模型,快速定位2处幕墙施工误差,指导企业当日完成整改。目前经开区已有89%的建设项目采用"现场核查+数字校核"双轨模式,既保持一线工作优势,又提升技术监管精度。
五、长效机制培育复合型服务队伍
建立"老带新"现场实训机制,要求新入职人员首年参与200小时以上工地实践。在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服务中,年轻规划师通过跟踪地基施工全过程,总结出地下空间利用的5类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经开区规划部门近年累计形成48个典型案例库,为北京其他功能区提供可复制的服务经验。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