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立体网络赋能深海探测新征程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在深海科技领域启动战略性规划,通过构建"七龙探海"体系强化海洋勘探能力。该计划将整合多类深海装备平台,系统提升对海洋资源与环境的认知水平,并为深海领域招商引资创造科技支撑条件。这一布局标志着深海探测技术体系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现有探测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深海载人潜水器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7000米级"蛟龙"号于2012年完成马里亚纳海沟下潜任务,2017年交付的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已累计完成数百次科学考察。无人缆控潜水器"海龙"系列成功应用于热液区调查,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实现全海深地形测绘。这些装备已形成作业能力互补、覆盖深度梯次衔接的技术网络。
二、新增平台实现探测维度突破
新增装备系统将拓展深海作业维度:深海钻探平台"深龙"号具备地层取样与原位监测能力,为地球板块研究提供实证依据;资源开发装备"鲲龙"号聚焦多金属结核开采与输送技术验证;海洋大数据平台"云龙"号搭建覆盖物理海洋、生物化学参数的云计算框架;移动科考母船"龙宫"号具备同时搭载三型潜水器的支撑功能。新型装备将协同实现观测、取样、开发和数据处理全链条覆盖。
三、关键装备研发取得实质进展
技术验证持续深入推进:2023年公开报道显示,"深龙"地质钻探系统完成2000米级海试;"鲲龙"矿物采集装置在环太平洋试验场获取连续样本;"云龙"数据处理中心在上海市临港新片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广东省珠海市建造的"龙宫"支撑平台已开展载人潜水器协同调度测试。四大系统均纳入国家"十四五"深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实施序列。
四、系统集成推动海洋科学发展
装备体系化运行驱动学科融合:多平台协同将实现对海沟、深海平原与热液喷口等典型环境的立体监测,构建海洋碳循环、极端生命演化等基础研究数据库。技术转化聚焦矿产资源勘探、生物基因资源获取等应用领域。同步建设的山东省青岛市深海大数据中心,将为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提供重要节点支撑。科技创新协同体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启动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
新布局将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深海治理体系中的科技话语权,为深海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综合技术能力突破,将促进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数据分析服务等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