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医械创新引投资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0日
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制度创新与服务升级全面提升医疗器械审批效率,形成吸引生物医药领域招商引资的关键优势。该市聚焦研发成果转化堵点,系统性压缩全链条时限,并通过精准服务机制解决企业实际难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制度性改革突破审批瓶颈
北京市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为基础,深入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2017年起,该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针对创新产品实施优先办理措施。2021年新修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北京市药监局进一步将二类器械技术审评时限压缩85%。通过优化流程设计,2023年实现创新器械产品注册与生产许可"并联审查",企业获国家注册证当日即可同步领取生产许可证,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二、全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
建立"提前介入-优先检验-同步核查"服务模式:在产品研发阶段即提供标准指导;开通创新医疗器械检验绿色通道,检测周期较常规流程缩短60%;质量体系核查与产品注册实施同步启动机制。在朝阳区、海淀区等重点产业园区设立服务站点,2022年至2024年期间协助企业解决注册申报问题300余项。对细胞治疗设备等前沿产品,构建"研审联动"工作机制,加速关键技术转化应用。
三、精准化服务破解发展难题
创新推行"管家服务"制度,由职能部门处级以上干部对接重点企业,形成"一企一策"解决方案。2023年累计协调规划、环保、消防等17个市级部门,集成解决某脑机接口企业场地扩建环评、某手术机器人公司迁址审批等关键诉求。建立融资对接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创新企业达成合作。在昌平区生命科学园试点人才服务快速通道,为高端研发人员提供户籍办理、子女入学等配套支持。
四、创新生态优化激发产业活力
审批效率提升显著加速产品上市进程。人工心脏瓣膜等18个Ⅲ类创新器械实现产业化,占全国总量30%。2024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同比增长40%,血管介入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行业平均水平的50%。产业聚集效应持续增强,经开区、大兴机场临空区等产业基地新增投资项目增长25%,形成覆盖研发、中试、生产的完整生态链。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推动产业能级跃升。根据北京市科委统计,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900亿元,创新医疗器械领域年均增长率达18%。通过构建"审评提速-服务赋能-生态优化"的闭环体系,北京正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创新策源地。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