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政策性金融机构深化改革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实体经济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9日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7月上旬召开第五十三次会议,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要求,强调通过完善治理机制和业务分类管理,优化政策性金融资源配置效能,为各地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支持,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取得新突破。
一、会议明确改革方向与实施路径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领域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3年7月初召开的会议着重指出,改革需坚持"一行一策"原则,采用渐进式推进策略:在增量业务领域率先突破创新机制,同步对存量业务实施分步骤改造。通过业务分类管理与分账核算改革,重点提升机构透明度、强化资本约束效能、健全风险管理框架,为后续改革深化奠定制度基础。会议特别压实政策性金融机构主体责任,要求其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方面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二、改革聚焦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
会议部署当前及未来时期重点工作时,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主线。具体任务涵盖多个维度: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顶层设计,完善中央与地方协同监管框架;推动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布局;加强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闭环机制。同时明确重点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三大领域,加快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强化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
作为改革关键对象,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优化成为重点。会议重申其核心使命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重点支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战略领域。近年来改革已推动三大银行完善资本补充机制,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率先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科技创新,2022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优化外贸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粮食主产区试点全产业链信贷服务。此次会议明确要求通过分账核算清晰划分政策性业务与自营性业务,建立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信贷资源精准投向国家战略项目。
四、完善制度保障与治理机制
会议系统部署配套制度建设,要求依法合规完善监管规则体系。重点包括强化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建立政策性业务风险补偿基金;健全符合政策性金融机构特点的薪酬激励与问责制度;完善重大项目管理评估机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融资需求实施差异化考核。为防控改革风险,明确要求建立新业务评估体系,所有增量改革需通过压力测试才能推广;存量业务改造需设置过渡期缓冲机制,重点防控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风险传导。
五、建立改革协同保障体系
金融委强调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财政部需牵头制定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本金补充长效机制,人民银行重点完善货币政策与政策性金融的协同传导,审计署强化资金使用效能审计。在地方落实层面,要求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城市率先开展监管创新试点,河南、黑龙江等农业大省重点优化粮食信贷服务模式,广东、江苏等外贸强省探索供应链金融改革。同时强调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将服务国家战略纳入党建考核体系,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守牢风险底线。
六、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重要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政策性银行通过跨境融资服务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获得专项绿色发展基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轨道交通项目获得长期信贷支持。根据2022年统计,三大政策性银行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增速达9.7%,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领域的贷款占比提升至28%。最新改革部署要求进一步倾斜资源配置,2024年前重点增加对乡村振兴、边境地区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供给。
一、会议明确改革方向与实施路径
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领域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23年7月初召开的会议着重指出,改革需坚持"一行一策"原则,采用渐进式推进策略:在增量业务领域率先突破创新机制,同步对存量业务实施分步骤改造。通过业务分类管理与分账核算改革,重点提升机构透明度、强化资本约束效能、健全风险管理框架,为后续改革深化奠定制度基础。会议特别压实政策性金融机构主体责任,要求其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方面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二、改革聚焦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
会议部署当前及未来时期重点工作时,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主线。具体任务涵盖多个维度: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顶层设计,完善中央与地方协同监管框架;推动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优化多层次金融市场组织结构布局;加强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处置闭环机制。同时明确重点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三大领域,加快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强化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
作为改革关键对象,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优化成为重点。会议重申其核心使命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重点支持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战略领域。近年来改革已推动三大银行完善资本补充机制,2021年国家开发银行率先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科技创新,2022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优化外贸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粮食主产区试点全产业链信贷服务。此次会议明确要求通过分账核算清晰划分政策性业务与自营性业务,建立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机制,确保信贷资源精准投向国家战略项目。
四、完善制度保障与治理机制
会议系统部署配套制度建设,要求依法合规完善监管规则体系。重点包括强化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建立政策性业务风险补偿基金;健全符合政策性金融机构特点的薪酬激励与问责制度;完善重大项目管理评估机制,对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融资需求实施差异化考核。为防控改革风险,明确要求建立新业务评估体系,所有增量改革需通过压力测试才能推广;存量业务改造需设置过渡期缓冲机制,重点防控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风险传导。
五、建立改革协同保障体系
金融委强调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财政部需牵头制定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本金补充长效机制,人民银行重点完善货币政策与政策性金融的协同传导,审计署强化资金使用效能审计。在地方落实层面,要求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城市率先开展监管创新试点,河南、黑龙江等农业大省重点优化粮食信贷服务模式,广东、江苏等外贸强省探索供应链金融改革。同时强调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将服务国家战略纳入党建考核体系,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守牢风险底线。
六、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重要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政策性银行通过跨境融资服务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获得专项绿色发展基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轨道交通项目获得长期信贷支持。根据2022年统计,三大政策性银行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增速达9.7%,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领域的贷款占比提升至28%。最新改革部署要求进一步倾斜资源配置,2024年前重点增加对乡村振兴、边境地区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供给。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通州区招商】通州打造"设计之都"新平台 赋能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
2025-07-29
【通州区招商】通州区科技创新人才评审会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5-07-29
【北京招商】政府携手社会资本优化旅游服务模式
2025-07-29
【招商】龙山街道龙祥小报促创城交流座谈会聚焦社区心声优化
2025-07-29
磷酸铁锂电池份额持续扩大 动力电池产销向好机遇招商
2025-07-29
九城科创园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助力大健康产业提档升级
2025-07-29
【北京招商】北京商业品牌评选揭晓 十大品牌引领消费升级
2025-07-29
【北京招商】通州汇天云端数据中心产业园启用 打造北京最大IDC基地
2025-07-29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助力企业疏解廊坊永清强化招商引资
2025-07-29
北京挂牌企业资本运作培训助推招商引资新格局
2025-07-29
服务机器人生态大会在京开幕促进招商引资与合作
2025-07-29
【北京招商】京津冀深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5-07-29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