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军民融合深化交流推进创新协同新高度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此次深度调研聚焦科技拥军新模式,标志着北京市两大创新主体正加速形成军民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招商引资和资源协同,双方正着力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链,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国家战略背景与政策支撑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2024年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化,科技部在科技创新2030规划中布局国防科技民用化重点项目。2023年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军工技术转民用示范工程,北京市配套出台军民协同创新十条措施,为此次合作奠定制度基础。
二、石景山区产业布局优势分析
区域拥军文化积淀深厚,连续七届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形成独特品牌效应。辖区内集聚电子科学研究院等军工科研龙头,航天测控公司承担载人航天工程地面支持系统研发,东土科技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于海军装备信息化升级。近年来通过建设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市场,促成军工四证企业增长36%,技术合同登记额年均增长超25%。
三、示范工程实践创新路径
中关村正构建"1+N"军民融合载体网络,在昌平区设立航空航天材料中试基地,在丰台区打造军工电子信息产业带。石景山园启动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建立包含200余项核心技术的产品推广目录,创新"军工需求揭榜+民企技术攻关"模式。首期建设特种传感器研发中心、军品环境适应性检测平台等设施,已有17家民企进入军工配套体系。
四、体制机制突破方案
针对资源配置壁垒,建立军地双向任职专家制度,成立由军代室参与的联合办公室。2024年试点军民通用标准转换机制,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推行"预研即转化"机制。设立首期50亿元的产业协同基金,重点支持高可靠性芯片等40个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建立知识产权共享分账模式。
五、区域协同发展展望
北京市西部门户正构建军民融合创新走廊,以石景山为核心向门头沟、房山等区域延伸产业链条。近期规划建设军民两用超算中心、特种材料制备中心等重大设施,吸引15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通过搭建需求发布平台,计划年均发布军工技术需求120项,预计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随着联合工作组的常态化运行,双方将在标准互认、人才共育、设施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该协同模式已纳入京西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方案,为全国军民资源高效配置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