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党建引领助企服务新平台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畅通政企联系再启程
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北京市经开区依托亦企服务港体系着力构建服务企业的“金桥”。该平台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以党建引领为根基,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通过建立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精准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新阶段工作部署明确,多部门将协同发力,强化政策直达、诉求响应和资源对接,推动惠企服务从“最后一公里”迈向“零距离”。
一、深化党建引领机制,构建协同服务枢纽
亦企服务港作为经开区创新性服务载体的核心支撑,其建设依据源于2023年出台的专项实施意见。该平台紧密对接市委关于基层治理的改革部署,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迁移至企业服务领域,形成“企业提出需求、部门联动响应”的闭环管理模式。其组织架构以经开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中枢,整合工委管委会下设机构、公共服务单位及驻区职能部门的协同力量。平台通过设立专职服务团队驻点网格,建立涵盖信息收集、问题分办、限时反馈的标准化流程,确保企业诉求直通责任主体。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工作推进中,服务团队已完成全域企业覆盖式走访,梳理共性需求37类,为后续精准施策奠定基础。
二、拓展平台核心功能,打造立体化服务矩阵
根据实施意见细则,亦企服务港主要职能涵盖三大维度:一是企业问题诊断与协调枢纽。服务专员通过常态化走访,建立企业成长档案,识别政策兑现、要素保障、产业链协同等核心需求,形成跨部门会商解决的快速通道。典型案例显示,该平台曾在2022年协调某生物医药企业完成环保评价与生产许可联动审批,将手续办理周期压缩30%。二是区域政策精准传导枢纽。平台联动20余个政策制定部门,推出“一企一策”定制化辅导机制,2023年上半年累计组织政策宣讲会48场,覆盖高新技术企业超1200家。三是产业链生态培育枢纽。聚焦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平台梳理重点企业上下游配套需求,推动区内企业供需匹配对接,促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合作项目26项。
三、织密全域服务网络,提升精细化响应能力
为实现服务触角全域延伸,亦企服务港在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三级网格布局。核心区设立旗舰型服务中心,八大功能组团对应设立服务分站,重点企业园区配备专属服务管家,形成“1+8+N”服务网络。网格划分依据产业聚集度、企业规模和地理位置设定,每个网格配备4-5名专职服务专员。2023年服务效能评估显示,网格内企业服务响应速度较传统模式提升50%,企业满意度达96.2%。创新性服务模式体现在三方面:前端“扫楼清企”动态更新企业信息库,中端“管家包联”跟进企业发展周期需求,后端“云端督办”系统实现诉求流转全程可溯。某集成电路企业反馈,其扩建厂房涉及的10项审批事项通过网格专员协调后审批时间缩短45%。
四、强化多部门共建机制,实现长效化服务赋能
为保障平台高效运行,经开区建立三项支撑机制:责任传导机制方面,将企业诉求办理效能纳入41个部门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明确首接负责、限时办结的刚性要求,2023年督查通报显示企业诉求平均办结时效缩短至7.2个工作日。能力提升机制方面,依托工委党校开展服务专员季度轮训,重点加强产业政策解析、法律风险研判等专业能力培养,累计培训超1200人次。资源联动机制方面,建立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清单,整合法律、金融、人力资源等126项专业服务资源嵌入服务网络。2024年首季度数据显示,平台促成的银企对接合作额度达15.6亿元,法律服务化解企业商事纠纷38件。
当前,亦企服务港已进入深化服务效能阶段。新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将重点推进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企业画像动态分析系统,建设可视化企业需求热力图。通过建立跨部门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优化问题预警响应机制,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提供基础支撑。持续迭代的服务模式,正成为经开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集群的关键性制度创新标杆。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