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迈出关键步伐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北京市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通过深化区域产业协作与平台搭建,推动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近年来,北京市属企业在天津和河北省的投资布局持续深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计划投资总额已超过两千亿元,多个标志性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协同发展平台构建取得突破性成效
为系统承接北京外溢产业资源,北京市联合天津、河北省相关地区,着力建设了一批高规格的协同发展功能平台。其中,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自2014年设立以来,已成为京冀产业协作的典范区域。该示范区内的产业先行启动区,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与服务支撑,已成功吸引并签约了十六个重点产业项目入驻。在天津,国家级平台天津未来科技城内的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其战略定位清晰聚焦于承载北京科技、研发、高端制造等功能的转移,致力于打造环京区域的创新高地。此外,北京市还推动设立了专项金融支持工具——首钢京冀产业投资基金,旨在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支持落户津冀的优质产业项目,有力提升了平台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
二、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引领示范效应
伴随着平台的逐步成熟,一批由北京市属企业投资兴建的重大项目相继在天津、河北省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志着产业转移进入开花结果的阶段。例如,由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省投资建设的现代化乳品工业园项目,已于近年完成建设并正式投料生产,该项目集成了先进的乳制品加工工艺与智能化管理体系。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汽集团)与韩国现代汽车深化合作的成果,其在河北省布局的现代化整车制造工厂也于近年建成投产,极大地优化了企业在全国的生产与销售网络布局。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与顺利运营,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与产业升级,也展示了北京市属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优化自身布局中的积极作为。
三、产业集聚升级态势显现
在明确的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北京市属各类企业主体加速向具备特定专业优势的区域性平台聚集。这种聚集不仅是空间的迁移,更是产业的优化整合与升级。实践表明,企业向专业平台的集中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降低了交易成本,激发了集群创新活力,推动了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此举强化了北京市属企业对京津冀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促使企业在更广阔的空间尺度上实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基础、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生态。
四、重点区域合作项目持续纵深推进
北京市高度重视并持续深化与天津市、河北省在重点区域的产业对接与合作。除曹妃甸示范区和天津未来科技城外,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廊坊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合作区域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在生态环保领域,北京市属能源企业在张家口等地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有力支持了京津冀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与大气污染治理协作。此外,在科技协同方面,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在河北多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成果转化项目,加速了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与共享。北京市属重点企业在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保障、公共服务提升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项目,共同构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生动实践,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