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创新推动京津冀外籍人才社保一体化机制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北京市在深化对外开放进程中出台新举措,积极探索建立覆盖京津冀区域的外籍人才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此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招商引资的国际竞争力,为外籍专业人才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优势,吸引更多高层次国际人才参与首都及周边地区建设。
一、构建跨区域社保衔接制度框架
北京市相关部门正联合河北省、天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共同研发外籍人才社保数据互认与资金流转技术方案。重点解决参保年限累计计算、跨统筹区社保关系转移、医保待遇异地结算等关键性制度瓶颈。2023年第三季度,三地已就核心数据库接口标准达成技术共识,计划在2024年完成试点系统对接。该机制实施后,外籍专业人才在京津冀跨区域流动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可实现无损耗转移,医疗保险结算范围扩展至区域三甲医院。
二、全链条优化涉外人才服务体系
除社保衔接外,北京市建立了涉外人才服务门户平台,集成83项行政审批与社会服务功能。平台实现外国专家证、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三证联办",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2024年初,该平台已上线双语政策智能咨询系统,提供个性化社保方案模拟服务,覆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全险种。针对高端人才推出"服务包"机制,配备专业服务管家处理跨境税务申报、子女教育衔接、配偶就业等衍生需求。
三、深化重点领域对外开放赋能
围绕科技创新、商务服务等六大重点产业领域,北京市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允许外商在特定文化产业集聚区投资音像制作;取消投资性公司注册资本限制;试点开放外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业务。在医疗健康领域,2024年已有17款国外研发药品通过特别通道在京开展临床试验。养老服务业新增4家外资专业护理机构,引入国际先进适老化设施标准。区域经济数据显示,2023年京津冀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显著。
四、完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建设
政策组合拳推动国际人才聚集效应显现。北京市实施工作许可积分评估制,对入选人才计划的专家给予居留便利。中关村科学城试点跨境数据流动安全监管机制,便利跨国研发团队协作。在京津冀三地认定的33个国际人才社区,配套建设双语学校、国际医疗中心和多信仰中心。区域层面建立外籍人才发展联合会,定期组织产业政策圆桌会议。根据2024年上半年统计,区域新增外籍参保人员较去年同期增长迅速。
五、强化区域协同开放引领效应
京津冀社保互认机制为全国统一外籍人才社保体系提供实践范本。该机制突破传统属地化管理限制,形成"工作地参保、居住地享受、区域化流转"新型管理模式。国务院深化服务业开放试点评估报告特别指出,该模式有效促进人才要素在京津冀城市群市场化配置。根据区域协同发展监测数据,2023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外籍核心技术人员区域流动频次提升,技术溢出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研发效率提升。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