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打造农产品流通"双中心"格局 强化京津冀协同保供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北京市通过招商引资推动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投资超40亿元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项目近日取得阶段性进展。这一位于东南郊的现代化枢纽将与新发地市场共同构成首都农产品供应储备的"双中心",标志着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进入协同发展新阶段。
一、重大基础设施提升供应韧性
作为"十四五"期间重点民生工程,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于2021年启动建设,规划占地面积约500亩,集成冷链仓储、检验检疫、智慧物流等复合功能。项目建成后预计日均吞吐量超万吨,可有效缓解传统市场压力。该中心采用国际先进的立体化仓储设计,冷链覆盖率将达90%以上,显著提升生鲜农产品保鲜周期。
二、农业生产空间实现精准管控
按照"调粮、保菜、增林、节水、做精畜牧水产业"的调控方针,北京市已完成180万亩农业生产空间划定,其中包含80万亩粮田、70万亩菜田及100万亩鲜食果园,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卫星遥感与地面标定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地见效。目前全市"菜篮子"自给能力稳步提升,其中禽蛋奶类达60%,叶类蔬菜季节性自给率最高可达40%。
三、区域协同构建保供网络
京津冀三地已建立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北京企业在河北、天津等地建设了25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和近50个畜禽养殖基地。这种"产地初加工+冷链直通"模式使进京农产品损耗率降低约15%,物流时效提升30%。2023年数据显示,环京地区每日供应北京蔬菜量占全市消费总量的65%,较五年前提高20个百分点。
四、绿色转型引领消费升级
在保障基础供应的同时,北京市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重点监测农药残留、重金属等21项指标。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较2020年翻番,培育出多个地理标志产品。新建流通中心将设立专属区域,对接全国200余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实现优质优价的市场化机制。
当前,北京市正通过科技赋能传统农贸市场改造,新发地市场已完成电子结算系统升级,交易数据实时对接城市大数据平台。未来"双中心"将形成功能互补的协同体系,新发地侧重现货交易,流通中心强化储备调控,共同构建超大城市农产品安全保障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