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推动200余老旧厂房转型 打造新型城市文化空间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指导意见,提出通过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挖掘其文化内涵与再生价值,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创产业,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目前北京已腾退200余个老旧厂房,将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引领等举措,推动其转型升级为集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
一、政策引领:坚守“保用并举”底线,传承工业文明基因
2023年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老旧厂房作为承载北京近现代工业发展记忆的重要载体,其保护利用需妥善处理“保”与“用”的关系。对于具有工业遗产价值的建筑,政策要求原则上保持原有建筑容积率、密度及外轮廓线不变,从空间形态上留存历史印记;针对具有文化价值的危旧厂房,鼓励采取保护性修缮措施,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恢复其历史风貌;而对能体现城市工业发展轨迹的标志性设施,则强调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让工业遗产“活起来”。
二、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建立台账,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为系统推进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北京相关部门已启动全市范围内的资源普查登记工作。2022年开展的摸底调研显示,各区已腾退老旧厂房总占地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部分已转型为文创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北京将建立统一的资源信息台账,制定分级、分类保护利用标准,通过专业评估认定,明确不同类型老旧厂房的保护等级和利用方向,为后续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三、规划先行:构建专项规划体系,完善制度保障框架
北京正加快编制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同步制定工业遗产专项规划及保护利用管理办法,形成“市级规划+区级实施”的规划体系。同时,针对利用老旧厂房发展文创产业的实际需求,相关导则指南将细化功能布局、业态引导、建设标准等内容,确保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老旧厂房能因地制宜确定保护利用模式,既避免同质化发展,又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四、产业融合:典型案例示范带动,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参与下,北京老旧厂房转型已涌现出一批典型实践。部分园区通过保留工业厂房特有的高大空间、桁架结构等元素,引入艺术展览、设计工作室、文化市集等业态,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新地标;还有些则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打造集研发、展示、交易于一体的文创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这些案例不仅实现了老旧厂房的空间再生,更通过文化赋能,为城市有机更新注入了新活力。未来,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配套政策完善,北京老旧厂房将进一步释放文化价值,成为展现城市历史底蕴与创新活力的重要窗口。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