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残疾人就业助力融合发展新格局提速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北京市积极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优化升级,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整合资源等措施,为超过200万残疾人提供更具适应性的发展平台。招商引资机制在项目推进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就业基地建设运营,全面强化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岗位开发及就业后的持续帮扶。近期实施的"百个帮扶就业基地计划"成为提升首都残疾人事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支撑。
一、残疾人就业保障制度持续完善
北京近年来实施残疾人就业促进系列政策,强化用人单位责任并拓展多元就业渠道。官方统计显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持续提升,2023年重点推进的职业康复站覆盖全市各街道。新建帮扶基地采取"职业培训+岗位适配+薪资保障"融合模式,其中今年计划建成的100个基地明确纳入市级重大民生工程,由多部门联合落实场地协调、设备购置及企业资源对接等工作流程。
二、就业帮扶形成多级联动格局
国家层面颁布的《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地方实践提供框架指引。在北京执行层面,建立市级残联牵头、区级政府落实的分级管理机制,所有基地运营实施标准化认证,包含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估、心理疏导专业服务等8项核心指标。典型如海淀区创新实践的"职康+社区工厂"模式,通过与商业机构签订优先采购协议,既保障生产订单稳定又打通销售渠道。
三、职业康复服务实现多维赋能
康复与就业融合服务成为北京创新亮点。东城区试点将康复师引入就业基地,提供体位管理、辅具适配等专业支持;朝阳区开发远程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解决重度残疾群体学习障碍。在昌平区建成的大型实训基地,配套建设包含酒店客房模拟间、数据标注工作站等场景化培训场地,近两年累计完成万人次培训考核,培训合格率保持在93%以上。
四、长效机制构建城市包容典范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建立就业人员全过程档案跟踪系统。2024年已建成的基地显示,残疾人平均薪资较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约18%,岗位留存率达到82%。市人力资源部门同步开展雇主培训计划,全年培训企事业管理人员超4000人次,显著改善用工单位包容意识。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就业基地可持续发展指南》,预计2024年内可构建涵盖绩效评估、财政补助、社会资本参与的管理闭环体系。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