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20个高精尖引擎驱动副中心产业新布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迎来招商引资关键成果,首批聚焦尖端科技领域的20家领军企业完成签约入驻。此举强化了区域在总部经济、文化科技等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承载能力,行政服务改革将企业开办周期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为产业发展构筑高效生态。
一、战略定位深化产业承载功能
基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该区域确立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三大核心功能,同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当前正加速形成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及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三大产业载体,重点承载数字经济建设、智能制造升级等前沿产业。
二、项目引进凸显产业升级导向
本次引入的20个重点项目覆盖大数据应用(如九次方)、新一代通信技术(如分享通信)、新能源汽车(如比亚迪)、半导体产业(如紫光联盛)四大核心领域。政府同期引入10家专业招商机构及10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构建产业要素服务链。
三、营商环境创出副中心速度
北京市通州区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企业开办革命性突破:工商登记环节整合名称核准、设立变更、执照打印等全流程自助服务,开办时间由法定20余工作日缩减至72小时内完成,且免除新设企业首套公章费用,该效率位居北京市前列。
四、重大项目储备释放发展动能
除本次签约项目外,区域已规划总投资逾10亿元的系列重点工程,涵盖智慧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等千余个项目包。数据显示,城市副中心核心功能区土地开发强度较三年前提升27%,高端要素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五、政策体系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北京市通州区以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政策为依托,推出前沿技术企业"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专项支持。同步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确保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周期不超过8个月。
截至2024年上半年,城市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区域GDP比重达33%,较市级行政中心迁入前提升11个百分点。随着"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提速,该区域将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