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北京冬奥特许经营试运行 激活冰雪经济新动能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7日
北京冬奥组委近日启动特许经营试运行计划,标志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市场开发迈出重要一步。该计划旨在测试特许商品市场定位与价格体系,精准把握消费需求,为核心赛会经济链招商引资注入前期活力,为后续冰雪产业延伸奠定市场基础。
一、特许试运行:精准定位市场的战略举措
为响应社会各界对冬奥纪念品的高度关注,北京冬奥组委选择在核心视觉形象——双会徽正式亮相后,随即开启特许经营试运行。此举紧密配合会徽全球发布节点,深度强化会徽的传播广度与市场渗透。本次市场测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时效性,试运行周期设定为约六个月,于当月中旬启动计划,至2018年6月末结束。通过限量投放部分类别商品,组委会将系统收集消费者偏好、价格承受力及购买行为数据,全面评估市场反应。该阶段成果将直接影响2018年7月全面启动的正式特许经营计划,届时商品品类将大幅扩充,销售网络亦将辐射至全国更广阔区域。
二、产品体系:融合创意与收藏价值的多维布局
试运行阶段特许商品涵盖六大核心门类,充分兼顾使用场景与收藏价值。产品线包括:体现日常实用性的徽章、钥匙扣等非贵金属制品;具备投资与艺术价值的贵金属纪念章及衍生工艺品;融合科技与时尚的服装服饰及配套配饰;兼具文化传播功能的文具用品;展现传统工艺创新的陶瓷制品;以及满足集藏需求的邮票与邮品组合。这些商品在设计上深度融合北京冬奥会视觉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如长城、冰雪纹样等,并通过国际奥委会的严苛审核,确保每一款产品均符合奥林匹克品牌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企业准入:经验导向的定向筛选机制
为确保特许商品品质与生产效能,北京冬奥组委创新采用定向征集模式遴选特许生产商。准入标准明确要求企业需具备大型国际活动特许商品开发的成功经验,重点参考其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2014年南京青奥会特许项目的履历。该机制着重考察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规模化生产稳定性、供应链管理成熟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合规性。通过设置高门槛准入,既保障了特许商品的工艺水准与文化内涵,也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顶级赛事服务的宝贵契机。
四、渠道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立体营销
销售渠道采用双轨并行策略:线上通过官方指定平台搭建预售专区,于计划启动当日下午率先开通商品预售通道,并于当晚集中上线约五十款精选特许商品。此数字营销模式突破地域限制,高效触达全国消费群体。线下则通过精细化布局零售终端,首批在北京、石家庄、张家口、南京、上海等关键城市的核心商圈设立十余家特许商品零售店或品牌专柜。这些实体网点不仅承担销售功能,更是展示冬奥文化的窗口,通过沉浸式空间设计提升消费者体验。线上线下的资源协同,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即时消费网络与长期品牌触点。
五、经济辐射:驱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特许经营计划的启动,成为撬动“冬奥经济圈”的重要杠杆。冬奥商品产业链直接带动设计、制造、物流等多个行业增长,促进京津冀冰雪产业资源高效整合。尤其在张家口赛区,特许商品的本地化生产与销售,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新动能。项目通过严控商品质量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树立奥林匹克市场开发的中国标杆。消费者购买行为同时转化为对奥运精神的支持,形成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循环,为中国冰雪运动普及创造可持续动力。据专业机构评估,特许商品开发有望成为后奥运时期延伸冰雪产业链的关键纽带。
六、文化传承:塑造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记忆
每一款冬奥特许商品都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例如限量版陶瓷徽章融入青花瓷工艺,冰雪运动主题邮票采用中国传统水墨技法。这些设计不仅提升商品收藏价值,更向全球传递中国文化自信。通过市场化运作,奥林匹克文化遗产得以具象化留存,激发公众对冰雪运动的文化认同。在商品开发全周期中,组委会严格遵循绿色生产准则,采用环保材料与低碳工艺,呼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冬奥收藏品正逐步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体系,构建跨越赛会周期的全民记忆共同体。
此次试运行是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链条的关键预演,通过科学的商品结构规划、严谨的企业合作机制及创新的销售渠道部署,为即将到来的冰雪经济高峰构筑稳健基础。随着特许计划的深入实施,中国冰雪产业将迎来结构优化与品牌增值的战略机遇期。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