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北京坊建筑集群落成 打造中国式生活体验文化新地标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5日
2017年北京坊建筑集群正式宣告落成并对外开放。作为北京核心城区的文化新地标,该区域以百年历史建筑集群为核心,融合中西建筑风格打造“中国式生活体验区”,同步启动招商引资工作,通过业态创新与历史文脉传承,助力北京老城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北京坊东至珠宝市街,南至廊房二条,西至煤市街,北至西河沿街,整体呈现“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空间格局。
一、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再生
北京坊的核心区域包含百年劝业场、谦祥益绸缎庄旧址、交通银行北平分行旧址等8栋历史沿街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始建于清末民初,是北京近代建筑的重要遗存。其中,劝业场作为清末“新政”时期的代表性商业建筑,采用砖木结构与西洋古典装饰元素,见证了北京近代商业的兴起;谦祥益绸缎庄旧址则保留了传统中式院落格局与青砖灰瓦的建筑肌理,体现了老北京商业建筑的特色;交通银行北平分行旧址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方古典柱式与中式窗棂纹饰,是民国时期金融建筑的典型范例。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通过传统工艺修复建筑原貌,保留砖雕、石雕、木雕等历史构件,同时引入现代建筑技术提升结构安全性,使百年建筑在保留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获得新生。
二、空间格局的规划与功能融合
北京坊整体空间规划以“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为骨架,形成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立体格局。“一主街”即贯穿南北的核心步行街道,串联起各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空间,街道铺装采用传统青砖与现代材料结合,既延续老城街巷尺度,又满足现代通行需求。“三广场”分别为入口集散广场、中心文化广场和下沉休闲广场,其中中心文化广场以劝业场为背景,设置开放式舞台与展览空间,成为举办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域;下沉休闲广场则通过绿植与水景营造静谧氛围,连接地下商业与地面空间。“多胡同”保留了珠宝市街、廊房二条等原有胡同肌理,通过微更新改善步行环境,引入特色小店与文化工作室,延续老北京“胡同生活”的烟火气。功能上,北京坊集文化展示、商业服务、休闲体验于一体,既有老字号店铺的传统业态,也有现代设计品牌、艺术空间等新兴业态,实现历史场景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三、文化业态的创新与招商引资推进
围绕“中国式生活体验区”定位,北京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入文化体验、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等特色业态,形成“老字号+新品牌”“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的业态组合。例如,百年劝业场内部改造为综合性文化空间,一层设置非遗技艺展示区,邀请传统手工艺人现场演示景泰蓝、玉雕等技艺;二层引入现代设计品牌集合店,展示融合中国元素的服饰、家居产品;三层为艺术展览与沙龙空间,定期举办书画展、设计论坛等活动。谦祥益绸缎庄旧址则转型为中式生活美学体验馆,提供传统丝绸定制、茶道体验等服务,同时引入现代茶饮品牌开设联名空间,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此外,区域内还布局了精品书店、文化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等配套业态,通过多元化的文化商业供给,满足不同人群对“中国式生活”的体验需求。
四、城市更新的示范意义与区域价值提升
北京坊的落成是北京老城更新的重要实践,其通过“保护为先、适度利用”的模式,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项目在改造过程中,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而是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与功能置换,实现了“以用促保”的良性循环,既保留了老城的历史风貌,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连接前门历史文化街区与大栅栏商圈的关键节点,北京坊的开放进一步完善了区域文化商业布局,提升了北京老城的文化吸引力与商业辐射力。数据显示,开放后该区域成为北京文化旅游的新热点,不仅吸引了大量市民与游客,也为周边胡同社区带来了就业与发展机遇,实现了文化保护、商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推进。未来,随着业态的持续优化与运营的深入,北京坊有望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融合的重要窗口。
一、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再生
北京坊的核心区域包含百年劝业场、谦祥益绸缎庄旧址、交通银行北平分行旧址等8栋历史沿街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始建于清末民初,是北京近代建筑的重要遗存。其中,劝业场作为清末“新政”时期的代表性商业建筑,采用砖木结构与西洋古典装饰元素,见证了北京近代商业的兴起;谦祥益绸缎庄旧址则保留了传统中式院落格局与青砖灰瓦的建筑肌理,体现了老北京商业建筑的特色;交通银行北平分行旧址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方古典柱式与中式窗棂纹饰,是民国时期金融建筑的典型范例。在改造过程中,项目团队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通过传统工艺修复建筑原貌,保留砖雕、石雕、木雕等历史构件,同时引入现代建筑技术提升结构安全性,使百年建筑在保留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获得新生。
二、空间格局的规划与功能融合
北京坊整体空间规划以“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为骨架,形成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立体格局。“一主街”即贯穿南北的核心步行街道,串联起各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空间,街道铺装采用传统青砖与现代材料结合,既延续老城街巷尺度,又满足现代通行需求。“三广场”分别为入口集散广场、中心文化广场和下沉休闲广场,其中中心文化广场以劝业场为背景,设置开放式舞台与展览空间,成为举办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域;下沉休闲广场则通过绿植与水景营造静谧氛围,连接地下商业与地面空间。“多胡同”保留了珠宝市街、廊房二条等原有胡同肌理,通过微更新改善步行环境,引入特色小店与文化工作室,延续老北京“胡同生活”的烟火气。功能上,北京坊集文化展示、商业服务、休闲体验于一体,既有老字号店铺的传统业态,也有现代设计品牌、艺术空间等新兴业态,实现历史场景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三、文化业态的创新与招商引资推进
围绕“中国式生活体验区”定位,北京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重点引入文化体验、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等特色业态,形成“老字号+新品牌”“传统文化+现代生活”的业态组合。例如,百年劝业场内部改造为综合性文化空间,一层设置非遗技艺展示区,邀请传统手工艺人现场演示景泰蓝、玉雕等技艺;二层引入现代设计品牌集合店,展示融合中国元素的服饰、家居产品;三层为艺术展览与沙龙空间,定期举办书画展、设计论坛等活动。谦祥益绸缎庄旧址则转型为中式生活美学体验馆,提供传统丝绸定制、茶道体验等服务,同时引入现代茶饮品牌开设联名空间,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此外,区域内还布局了精品书店、文化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等配套业态,通过多元化的文化商业供给,满足不同人群对“中国式生活”的体验需求。
四、城市更新的示范意义与区域价值提升
北京坊的落成是北京老城更新的重要实践,其通过“保护为先、适度利用”的模式,为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项目在改造过程中,没有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而是通过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与功能置换,实现了“以用促保”的良性循环,既保留了老城的历史风貌,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连接前门历史文化街区与大栅栏商圈的关键节点,北京坊的开放进一步完善了区域文化商业布局,提升了北京老城的文化吸引力与商业辐射力。数据显示,开放后该区域成为北京文化旅游的新热点,不仅吸引了大量市民与游客,也为周边胡同社区带来了就业与发展机遇,实现了文化保护、商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推进。未来,随着业态的持续优化与运营的深入,北京坊有望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方式融合的重要窗口。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北京招商】税务总局:新兴产业引领税收结构优化升级
2025-07-19
【招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升 拉动宏观经济增长
2025-07-19
【北京招商】分布式光伏发电迎政策利好 多元主体参与投资获支持
2025-07-19
【北京招商】税务服务再升级 便民春风润企心
2025-07-19
【北京招商】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揭牌助力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
2025-07-19
【北京招商】侨务新举措凝聚"一带一路"华商力量
2025-07-19
【招商】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助力产业升级
2025-07-19
【北京招商】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监管强化 8款车型被通报整改
2025-07-19
【北京招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投资持续发力
2025-07-19
【北京招商】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新规:电子产品拆封可退
2025-07-19
【海淀区招商】海淀北部生态科技新区产城融合显成效 税收增长凸显发展活力
2025-07-19
海淀区"一窗通办"政务服务升级 便民利企助推招商引资
2025-07-19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