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商】京津冀协同发展通武廊共建产业共同体优化高端产业招商引资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1日
京津冀协同发展通武廊共建产业共同体优化高端产业招商引资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河北廊坊市三地共同规划兴建产业共同体,旨在通过招商引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规划园区总面积19.5平方公里,推动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优化人才、税收等协同机制,助力高端产业布局。
一、背景与需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首都人口与产业压力。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三地地缘相接,但原产业园区运营单薄,软硬件条件不足,难以有效承接高新技术研发等疏解项目。例如,过去分散管理导致资源分散,影响集群效应;通过共建产业共同体,能整合三方优势,如廊坊市土地资源丰富,武清区制造业基础扎实,通州区毗邻北京高教资源,实现互补发展。这种模式可迅速提升承接能力,确保非首都功能有序转移。
二、共建规划与统一运营
三地规划在共享19.5平方公里区域内,各利用6.5平方公里土地,构建产业共同体,实现统一招商引资、建设和运营体系。规划明确以承接高端产业为主导,包括高端制造业、高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项目,避免低端产业涌入。初期建设初建于2020年,通过集中招商机制吸引投资主体入驻。例如,引入智能装备企业,打造产业生态链。运营上强调统一平台化管理,三地政府协同制定标准流程,如项目审批一体化,减少重复劳动,提升效率。弱化面积数据,规划核心在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承载能力。
三、协同发展机制
为破除行政壁垒,产业共同体在人才流动、税收政策、就医服务和户籍制度等方面推动协同。例如,人才引进实施三地互认机制,允许专业人才共享资源;税收探索跨区域分成模式,确保收益公平分配;就医实现医保异地结算,方便职工日常需求;户籍政策协调简化落户手续,吸引高端人才定居。此外,产业政策统一制定,如对高端企业实施扶持,避免政策冲突,实现互利共赢。机制创新重在营造区域一体化市场环境,保障疏解项目顺畅落地。
四、产业承接方向与优势整合
共同体重点承接北京高端产业溢出,主攻高科技研发、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整合通州区临近北京科技创新资源,武清区制造业集群优势,以及廊坊市土地成本较低、交通便捷特色,形成完整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中,优先引进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避免传统制造业低效竞争。优势整合体现为技术溢出效应,如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促进产研融合;资源互补则强化规模经济,如共享物流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承接能力提升突出三地整体竞争实力,确保高端产业高质量布局。
五、探索创新与政策突破
在跨区域合作中,三地积极探索税收政策改革、产业扶持和利润分成新路径。例如,税收方面试点统一征管体系,按比例分成入账;产业政策制定统一扶持目录,避免零和竞争;利润分成机制设计以项目贡献为基础,激励各方投入。这种探索是京津冀协同的先行试验,旨在破解行政分割痛点,打造可复制模式。创新点还包括政策协调平台建设,确保政策连续可执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政策突破强调制度集成改革,而非数据量化目标。
六、预期成效与长期影响
产业共同体初建于2020年,将显著提升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三地承接能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向纵深发展。预期成效包括吸引高端企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形成新增长极;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疏解,缓解资源压力。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可强化全国区域合作标杆作用,通过人才流动和政策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地共赢关系体现在产业生态完善上,确保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
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河北廊坊市三地共同规划兴建产业共同体,旨在通过招商引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规划园区总面积19.5平方公里,推动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优化人才、税收等协同机制,助力高端产业布局。
一、背景与需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旨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缓解首都人口与产业压力。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三地地缘相接,但原产业园区运营单薄,软硬件条件不足,难以有效承接高新技术研发等疏解项目。例如,过去分散管理导致资源分散,影响集群效应;通过共建产业共同体,能整合三方优势,如廊坊市土地资源丰富,武清区制造业基础扎实,通州区毗邻北京高教资源,实现互补发展。这种模式可迅速提升承接能力,确保非首都功能有序转移。
二、共建规划与统一运营
三地规划在共享19.5平方公里区域内,各利用6.5平方公里土地,构建产业共同体,实现统一招商引资、建设和运营体系。规划明确以承接高端产业为主导,包括高端制造业、高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项目,避免低端产业涌入。初期建设初建于2020年,通过集中招商机制吸引投资主体入驻。例如,引入智能装备企业,打造产业生态链。运营上强调统一平台化管理,三地政府协同制定标准流程,如项目审批一体化,减少重复劳动,提升效率。弱化面积数据,规划核心在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承载能力。
三、协同发展机制
为破除行政壁垒,产业共同体在人才流动、税收政策、就医服务和户籍制度等方面推动协同。例如,人才引进实施三地互认机制,允许专业人才共享资源;税收探索跨区域分成模式,确保收益公平分配;就医实现医保异地结算,方便职工日常需求;户籍政策协调简化落户手续,吸引高端人才定居。此外,产业政策统一制定,如对高端企业实施扶持,避免政策冲突,实现互利共赢。机制创新重在营造区域一体化市场环境,保障疏解项目顺畅落地。
四、产业承接方向与优势整合
共同体重点承接北京高端产业溢出,主攻高科技研发、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整合通州区临近北京科技创新资源,武清区制造业集群优势,以及廊坊市土地成本较低、交通便捷特色,形成完整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中,优先引进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避免传统制造业低效竞争。优势整合体现为技术溢出效应,如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促进产研融合;资源互补则强化规模经济,如共享物流设施,降低运营成本。承接能力提升突出三地整体竞争实力,确保高端产业高质量布局。
五、探索创新与政策突破
在跨区域合作中,三地积极探索税收政策改革、产业扶持和利润分成新路径。例如,税收方面试点统一征管体系,按比例分成入账;产业政策制定统一扶持目录,避免零和竞争;利润分成机制设计以项目贡献为基础,激励各方投入。这种探索是京津冀协同的先行试验,旨在破解行政分割痛点,打造可复制模式。创新点还包括政策协调平台建设,确保政策连续可执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政策突破强调制度集成改革,而非数据量化目标。
六、预期成效与长期影响
产业共同体初建于2020年,将显著提升通州区、武清区、廊坊市三地承接能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向纵深发展。预期成效包括吸引高端企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形成新增长极;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有效疏解,缓解资源压力。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可强化全国区域合作标杆作用,通过人才流动和政策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地共赢关系体现在产业生态完善上,确保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密云区招商】德国博马科技落址密云建中国研发中心
2025-07-18
潮流盛会激活青年消费 资源整合力促招商引资
2025-07-18
【密云区招商】北京农林科学院调研密云区森林健康经营项目成效
2025-07-18
【北京招商】塞隆文创园携手柬埔寨推动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
2025-07-18
【石景山区招商】北京石景山:税银互动服务多元化 为企业增信助贷添动能
2025-07-18
【北京招商】新能源汽车开放验证平台助力产业链"拎包入住"创新加速
2025-07-18
【北京招商】北京经开区企业全"芯"产品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浪潮
2025-07-18
【北京招商】北京经开区打造国际人才社区 构筑引才留才新高地
2025-07-18
【招商】北京开发区安全托管显成效 25家汽修企业筑牢安全管理体系
2025-07-18
【北京招商】北京经开区引领自动驾驶标准创新 加速无人配送商业化进程
2025-07-18
【北京招商】亦庄传感器产业崛起 全球市场布局加速
2025-07-18
北京智慧社区示范项目落地助力招商引资
2025-07-18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