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 北京等多地招商引资显成效
固定资产投资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2018年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活力不断释放,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经济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投资总体增速稳步回升,民间投资成为重要引擎。2018年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实现同比增长,增速较1-9月累计水平有所提升,环比也保持正增长。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亮眼,增速高于整体投资水平,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关键力量,反映出市场主体信心持续增强,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二、三次产业投资协同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前期明显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项目投资持续加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第二产业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其中工业投资增长态势良好,采矿业投资增速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工业领域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电力、热力等公用事业投资虽仍为下降态势,但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供需调节机制逐步发挥作用。第三产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重点领域建设加快。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等公用事业)增速较1-9月有所提高,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进度加快。道路运输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前期提升,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业投资降幅收窄,重大铁路项目有序推进,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水利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保持增长,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四、区域投资格局持续优化,中西部地区增长领先。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增速与前期持平,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投资重点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倾斜,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中部地区投资增速较快,较前期有所提高,依托产业转移和区位优势,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回升,较前期提升明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投资加大,发展潜力逐步释放。东北地区投资保持正增长,但增速较前期略有回落,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激发投资活力。
五、不同登记类型企业投资分化,内资企业支撑作用突出。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保持增长,增速较前期提高,作为投资的主力军,其在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持续稳定,为整体投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外商投资实现增长,增速较前期提升,反映出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外资在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港澳台商投资虽仍为下降态势,但需关注后续政策效应和市场变化对其投资意愿的影响。
六、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增强。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前期提升,表明制造业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升级的意愿较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不断改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带动投资意愿增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快于整体制造业,反映出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七、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释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壁垒,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民间资本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间投资的活跃,不仅优化了投资结构,也促进了市场竞争,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效率。
八、农业投资力度加大,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第一产业投资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的投资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投资持续增加,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九、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显现,发展支撑能力增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回升,体现了各地加大补短板力度的成效。在交通领域,除道路、铁路外,机场、港口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在水利领域,防洪抗旱、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在能源领域,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投资增加,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投资布局更趋合理。东部地区依托创新优势,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中部地区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西部地区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吸引投资,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区域投资的差异化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布局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十一、投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从规模驱动向质量效益驱动转变。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快于整体投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民生领域投资加大,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环保投资增加,推动绿色发展。投资的质量效益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十二、政策引导作用有效发挥,投资增长动力持续转换。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稳投资政策措施,如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鼓励民间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有效引导了社会资本投向,促进了投资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为投资持续健康增长提供了保障。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地见效,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投资总体增速稳步回升,民间投资成为重要引擎。2018年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实现同比增长,增速较1-9月累计水平有所提升,环比也保持正增长。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亮眼,增速高于整体投资水平,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关键力量,反映出市场主体信心持续增强,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二、三次产业投资协同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前期明显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项目投资持续加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第二产业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其中工业投资增长态势良好,采矿业投资增速加快,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工业领域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电力、热力等公用事业投资虽仍为下降态势,但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供需调节机制逐步发挥作用。第三产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重点领域建设加快。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等公用事业)增速较1-9月有所提高,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进度加快。道路运输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前期提升,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区域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业投资降幅收窄,重大铁路项目有序推进,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水利管理业投资降幅收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保持增长,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四、区域投资格局持续优化,中西部地区增长领先。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增速与前期持平,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其投资重点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倾斜,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中部地区投资增速较快,较前期有所提高,依托产业转移和区位优势,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回升,较前期提升明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投资加大,发展潜力逐步释放。东北地区投资保持正增长,但增速较前期略有回落,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激发投资活力。
五、不同登记类型企业投资分化,内资企业支撑作用突出。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保持增长,增速较前期提高,作为投资的主力军,其在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持续稳定,为整体投资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外商投资实现增长,增速较前期提升,反映出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外资在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港澳台商投资虽仍为下降态势,但需关注后续政策效应和市场变化对其投资意愿的影响。
六、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增强。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速较前期提升,表明制造业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升级的意愿较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不断改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带动投资意愿增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快于整体制造业,反映出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七、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释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各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壁垒,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民间资本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间投资的活跃,不仅优化了投资结构,也促进了市场竞争,提升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效率。
八、农业投资力度加大,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第一产业投资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的投资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加工等项目投资持续增加,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九、基础设施补短板成效显现,发展支撑能力增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回升,体现了各地加大补短板力度的成效。在交通领域,除道路、铁路外,机场、港口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在水利领域,防洪抗旱、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在能源领域,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投资增加,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投资布局更趋合理。东部地区依托创新优势,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中部地区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西部地区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投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吸引投资,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区域投资的差异化发展,促进了全国经济布局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十一、投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从规模驱动向质量效益驱动转变。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快于整体投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民生领域投资加大,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环保投资增加,推动绿色发展。投资的质量效益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十二、政策引导作用有效发挥,投资增长动力持续转换。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稳投资政策措施,如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鼓励民间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有效引导了社会资本投向,促进了投资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为投资持续健康增长提供了保障。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地见效,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亦创研究院驱动北京机器人产业招商引资蓬勃发展
2025-09-09
粤港澳大湾区机器人产业高地驱动全球智能化浪潮
2025-09-09
营改增试点全国推广 经济园区财税分配机制明确
2025-09-09
长三角制造业扩张态势延续 结构优化成转型亮点
2025-09-09
张德江委员长香江之行助力一带一路繁荣
2025-09-09
首钢工业园区转型发展 打造北京城市复兴新标杆
2025-09-09
特色小镇赋能城乡融合 苏浙项目撬动引资新格局
2025-09-09
特斯拉深化北京科创布局 助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25-09-09
延庆区赴昆明招商 加快现代园艺产业集聚区建设
2025-09-09
芜湖鸠江区北京中路双地块商住项目启幕
2025-09-09
铁路枢纽扩容加速 招商引资迎关键机遇
2025-09-09
未来科学城创新引擎驱动绿色冬奥新里程
2025-09-09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