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京外基地落成促中药产业协同发展
中药产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为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部署,北京医药行业龙头企业正加速生产基地外迁进程,全面布局河北保定市、唐山市及安徽亳州市产业带。此轮搬迁涉及核心制药产业链转移与区域招商引资联动,将推动中药产业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并强化区域经济协作体系。该企业此次战略调整不仅优化首都产业空间布局,更在中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重要示范作用。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驱动产业布局调整。2015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非首都功能疏解目标,要求高能耗、高排放制造业向津冀区域梯度转移。中医药产业在此背景下成为重点优化对象,北京核心城区保留研发中心及医疗服务功能,将全部制药生产环节向周边省市转移。此举符合国家对中药现代化生产规范要求,通过构建"研发在北京、生产在河北、流通在全国"的新格局,有效激活区域产业协同动能。河北保定市安国中药都及唐山玉田县作为传统药材集散地,成为产业承接首选区域。
二、生产基地搬迁遵循分阶段实施路径。2013年起该企业启动首批产能疏解,将中药材前处理厂迁入保定安国市中药产业园区。2017年完成唐山玉田县天然药物和阿胶生产基地建设并投产运营,同步启动保定直隶中医医院建设以承接北京医疗服务分流。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将继续转移北京全部剩余制药产能,累计向河北生产基地投入超30亿元。新建安国基地集中布局饮片加工、颗粒制剂等精加工环节,玉田基地聚焦原料提取及成品药制造,形成互补型生产网络体系。
三、河北重点区域形成完整产业链集群。保定安国市承接股份公司前处理及饮片工厂后,已建设符合GMP标准的智能化生产线,带动周边建成超万亩标准化药材种植基地。唐山玉田基地整合天然药物提取、阿胶制备等核心工艺,配备自动化质检实验室及现代物流中心。两地生产体系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与北京总部实时联动,确保传统炮制工艺与现代标准无缝衔接。亳州基地规划聚焦药材初加工及交易功能,未来将连接"中国药都"的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跨区域药材供应保障体系。
四、产业转移强化品牌保护机制建设。针对中药材市场仿冒侵权现象频发问题,企业通过设立垂直电商平台实现全链路产品追溯。新建京外生产基地严格执行"一品一码"数字防伪体系,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药材种植、生产加工及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通过与阿里健康、京东药业等第三方平台共建打假联盟,实施线上线下同步监控,有效拦截"搭车销售"等侵权行为,2023年以来电商仿冒投诉量同比下降45%,消费者鉴真查询响应效率提升70%。
五、外迁项目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北保定、唐山承接项目均被列为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带动当地超5000个就业岗位。唐山市借力生产基地建成中药制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十余家中小药企提供工艺研发支持。安徽亳州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将与当地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产销联动机制。该战略推进三年来,相关园区已吸引中药包装、物流配套等40余家企业入驻,形成集群产值超百亿的区域支柱产业,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实践样板。